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撤佃  拼音:chè diàn
地主收回租给佃农的耕地。如:「业主藉故撤佃,容易引发纠纷。」
《国语辞典》:被保险人(被保险人)  拼音:bèi bǎo xiǎn rén
为保险契约的关系人。指当保险事故发生并遭受损害时,享有赔偿请求权的人。
《國語辭典》:订立(訂立)  拼音:dìng lì
签订、制定。如:「做生意时,最好订立详细的合同。」
《國語辭典》:点纸画字(點紙畫字)  拼音:diǎn zhǐ huà zì
画字,签字、画押。点纸画字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按指印签押。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经历,著他点纸画字者。」也作「点指画字」。
《國語辭典》:签订(簽訂)  拼音:qiān dìng
订立合约、协议,并签名以示同意。如:「签订条约」、「房屋交易务必签订买卖合约,来保障双方的权益。」《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广九为英人请办五路之一,二十五年签订草约,悬而未定者也。」
《漢語大詞典》:契面银(契面銀)
照契约原定数目按一定成数付出的回赎或悔约的补偿费用。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陈太守 ﹞断令回赎原价一百四十两,外加契面银一十四两,其餘一百二十六两追出助修学宫,文契追还 施小官人 。”
《漢語大詞典》:钤缝(鈐縫)
单据、契约、重要文书等钤盖骑缝章的地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文移诸式》:“凡上行文书,鈐缝处用印须在番面半中正用。”
《漢語大詞典》:税契银(税契銀)
中国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之后,新业主向官署办理过户手续时所缴纳的税款。《清会典事例·户部·田房税契》:“ 嘉庆 十一年定 直隶省 房地税契银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三两二钱二分八釐。”
《國語辭典》:如持左券  拼音:rú chí zuǒ quàn
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片,双方各执其一,左片为左券,由债权人持有,以作为凭据。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稳操胜算。宋。陆游 禽言诗:「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
《漢語大詞典》:矩券
刻在竹木简上的契约。管子·山至数:“苟合於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 尹知章 注:“矩券,常券。” 马非百 新诠:“券即契约……古时无纸,多以竹木为简,故须用刀刻而识之。”
《國語辭典》:可操左券  拼音:kě cāo zuǒ quàn
券,古代契约。用竹做成,分为左右两片,各称为「左券」、「右券」,定约后由立约人各持一片。左券常是债权人索债的凭證。故后以「可操左券」比喻有把握成功。如:「这次竞赛,我们的实力坚强,可操左券。」
《國語辭典》:立此存照  拼音:lì cǐ cún zhào
立下文字,存以查考。为契约、照会、布告等文书字据的习惯用语。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立此存照》:「赵撝叔大令需次江右,有候补道以〈礼服写真图〉乞题。则题曰:『孔雀其翎,红顶其帽恐后无凭,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