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漢語大詞典》: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云蒸(雲蒸)
(1).云气升腾。《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明 李梦阳 《野风》诗:“月滉鱼龙醒,云蒸豺虎骄。”
(2).指升腾的云气。《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刘良 注:“水气蒸而为云。”
(3).水气,水蒸气。 宋 梅尧臣 《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诗:“雾气多成雨,云蒸易损衣。”
(4).热气腾腾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赠逸民应诏》:“乾迴龙动,云蒸冰焕。” 元 袁桷 《次韵李伯宗苦热》:“角枕云蒸纹欲断,蜡灯烟暖泪难禁。”
(5).比喻盛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陈思 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惟自 大历 以至 大中 中,作者云蒸,鬱术文苑。”
(6).比喻英豪奋起。 汉 班固 《典引》:“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
(2).指升腾的云气。《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刘良 注:“水气蒸而为云。”
(3).水气,水蒸气。 宋 梅尧臣 《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诗:“雾气多成雨,云蒸易损衣。”
(4).热气腾腾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赠逸民应诏》:“乾迴龙动,云蒸冰焕。” 元 袁桷 《次韵李伯宗苦热》:“角枕云蒸纹欲断,蜡灯烟暖泪难禁。”
(5).比喻盛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陈思 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惟自 大历 以至 大中 中,作者云蒸,鬱术文苑。”
(6).比喻英豪奋起。 汉 班固 《典引》:“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
《國語辭典》:作兴(作興) 拼音:zuò xīng
1.兴办、发起。《红楼梦》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著你作兴起来。」《红楼梦》第七○回:「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
2.抬举、推崇。《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若非我将吴下旧谱传授与你,看你整治些甚样肴馔出来?能使各位爷这般作兴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著实作兴这几个人。」
3.流行、盛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只因宋时极作兴是个元宵,大张灯火,御驾亲临,君民且乐。」《文明小史》第八回:「我们外国规矩,是向来不作兴送客的。」
4.或许、可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作兴赵宣子的家人们听见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
5.凑热闹。《荡寇志》第一一回:「李逵叫道:『阿也也!让你们去罢,我是不要作兴。』」
6.照顾、促成。《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不过是每人作兴了千把银子,扶持了个飞过海的前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二回:「这个陈侍郎老大有些不足天师处,心上分明要去作兴那个僧家。」
7.应该、可以。《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话出了嘴,一世勿作兴忘记格。」
2.抬举、推崇。《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若非我将吴下旧谱传授与你,看你整治些甚样肴馔出来?能使各位爷这般作兴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著实作兴这几个人。」
3.流行、盛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只因宋时极作兴是个元宵,大张灯火,御驾亲临,君民且乐。」《文明小史》第八回:「我们外国规矩,是向来不作兴送客的。」
4.或许、可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作兴赵宣子的家人们听见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
5.凑热闹。《荡寇志》第一一回:「李逵叫道:『阿也也!让你们去罢,我是不要作兴。』」
6.照顾、促成。《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不过是每人作兴了千把银子,扶持了个飞过海的前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二回:「这个陈侍郎老大有些不足天师处,心上分明要去作兴那个僧家。」
7.应该、可以。《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话出了嘴,一世勿作兴忘记格。」
《國語辭典》:发动(發動) 拼音:fā dòng
1.开始动作。《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