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君
(1).匡辅君主。国语·晋语七:“今 无忌 ,智不能匡君,使至於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 韩 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魏 之先 文贞 ,有匡君之大德。”
(2).指 匡俗 兄弟。 明 王世懋 《庐山雪》诗:“千崖冰玉裹,何处着 匡 君。”参见“ 匡俗 ”。
(3).指 江西 的 庐山 。 清 赵进美 《南康登楼》诗:“空城何所有,一半是 匡 君。”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乘云我欲之帝廷,稍为 匡 君鸣不平。兹山何者让 衡霍 ,不岳不镇谁使令。”参见“ 匡庐 ”。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庐君(廬君)
相传古有名 匡俗 者结庐隐于 庐山 ,屡逃徵聘,时人敬事之,称为 庐君 。参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漢語大詞典》:匡神
江西 庐山 之神。又称 匡 君。相传 匡俗 (一说 匡裕 )得道于此,后世奉为神,立庙以祀之。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忽起飘然兴,指落霞 南浦 ,长揖 匡 神。”参阅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