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栉珥(櫛珥)
梳篦和耳饰。泛指头饰。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 宋 曾巩 《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於櫛珥衣服,亲属人所无,輒推与之,不待己足。”
《國語辭典》:假发(假髮)  拼音:jiǎ fǎ
指非由人自然生长出来的人造仿真头发。用真发、动物毛发、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等加工制成。如:「一阵强风,把他的假发吹落地。」
《漢語大詞典》:天菩萨
也称“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男子额前留一小撮2~3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称。源于原始的对天崇拜。
《國語辭典》:油木梳  拼音:yóu mù shū
一种妇女头上插的梳子,古代歌妓常作为头饰,故后用以喻指歌妓。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座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盛千钟,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
《漢語大詞典》:珠子花儿(珠子花兒)
即珠花。妇女头饰。红楼梦第二八回:“只得把两枝珠子花儿现拆了给他。”参见“ 珠花 ”。
《國語辭典》:珠花  拼音:zhū huā
用珠穿缀成花形的头饰。《聊斋志异。卷一○。神女》:「乃于髻上摘珠花一朵。」
分類:状头头饰
《漢語大詞典》:云头篦(雲頭篦)
饰有云纹的篦箕,头饰之一种。 南唐 张泌 《妆台记》:“ 汉武 就 李夫人 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 王母 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遂贯以凤头釵、孔雀搔头、云头篦,以瑇瑁为之。”
分類:云纹头饰
《国语辞典》:同心方胜儿(同心方胜儿)  拼音:tóng xīn fāng shèng ér
一种由两个菱形结合成的女子头饰。用纸或布摺叠而成。《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那女子回身捽袖中,遗下一个同心方胜儿。舜美会意,俯而拾之。」
《国语辞典》:雉鸡翎(雉鸡翎)  拼音:zhì jī líng
雉鸡尾部的羽毛,戏剧中用为头饰。
《国语辞典》:啄针儿(啄针儿)  拼音:zhuó zhēn ér
簪子,妇人头饰之一。《金瓶梅》第一二回:「应伯爵推斗桂姐亲嘴,把头上金啄针儿戏了。」
《漢語大詞典》:黑絇
黑色履头饰,以絛为鼻。仪礼·士冠礼:“爵弁纁履,黑絇繶纯,纯博寸。”明会典·冠服一·皇帝冕服:“韈舄皆赤色,舄用黑絇,纯以黄饰舄首。”
分類:黑色头饰
《國語辭典》:钗头符(釵頭符)  拼音:chāi tóu fú
旧时在端午节配戴用来避邪的五色头巾。也作「钗符」。
《漢語大詞典》:吊朵(弔朵)
亦作“吊朵”。 妇女的一种头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又有宫嬪数十,皆真珠釵插、吊朶、玲瓏簇罗头面。”
分類:妇女头饰
《漢語大詞典》:顶制(頂製)
帽、巾等头饰制品。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雷鬼坠中》:“大雷电中,坠一青布头巾於村落间。非復人世顶製,惟四直缝之,持以冒三斗水罋,正可相称。带长三四尺,阔如掌。”
《漢語大詞典》:闹装花(鬧裝花)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