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天(參天)  拼音:cān tiān
1.高出天际。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树木参天,草莱遍地。」
2.德与天相配。语本《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國語辭典》:头角(頭角)  拼音:tóu jiǎo
1.端绪。《礼记。学记》「开而弗达」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谓开发事端,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
2.比喻年少而才气出众。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國語辭典》:鹭鸶(鷺鷥)  拼音:lù sī
动物名。鸟纲鹳鹭目。羽毛洁白,脚高颈长嘴尖,夏季头顶处生纯白色长毛。常栖息在沼泽地区,以水中的鱼类、水生动物和昆虫为食物。大量啄食田中害虫,是一种益鸟。也称为「白鹭」、「白鹭鸶」、「老等」。
《國語辭典》:圆光(圓光)  拼音:yuán guāng
1.佛教用语。指佛或菩萨头顶四周的光明。《观无量寿佛经》:「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2.古代的一种幻术。江湖术士以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可以看见各种形象,谓此能占事或治病。《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叫瞎子算命,请巫婆跳神,请磕竹的来磕竹,请圆光的圆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
《國語辭典》:摩顶(摩頂)  拼音:mó dǐng
1.磨损头顶。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参见「摩顶放踵」条。
2.用手抚摩头顶,表示喜爱或情意恳切。释迦牟尼佛以大法嘱付摩诃萨时,用右手摩其顶,故后世佛教授戒时,也摩受戒者的顶,传为定式。唐。张南史〈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水浒传》第四回:「监寺引上法座前,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
《國語辭典》:摩顶放踵(摩頂放踵)  拼音:mó dǐng fǎng zhǒng
从头顶到脚跟都受损伤。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于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也作「摩顶至踵」、「摩顶至足」、「磨顶至踵」、「磨踵灭顶」。
《漢語大詞典》:顶踵(頂踵)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唐 黄滔 《杨状头》:“将克周於顶踵,俾无失於毫釐。” 傅敷 《感怀》诗之一:“从知顶踵能人利,安用形骸与世违?”
(2).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宋 范成大 《初赴明州》诗:“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封神演义》第二二回:“ 昌 ( 姬昌 )有罪 商 都,蒙圣恩覊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惊曰:‘两世之交,但可自效,顶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
《國語辭典》:顶门(頂門)  拼音:dǐng mén
1.头顶、脑门处。《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諕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下走了七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三檐伞下怎向顶门上遮?唤侍妾,引领者。」
2.代人受过。如:「错并不在你,你何苦替人顶门?」
《國語辭典》:顶礼(頂禮)  拼音:dǐng lǐ
五体投地。指以头顶礼佛足,为佛家的最敬礼。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百姓每听的包待制大人到陈州粜米去,哪个不顶礼。」《西游记》第二二回:「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站萨。」
《國語辭典》:负戴(負戴)  拼音:fù dài
背上负著东西,头上也顶著东西。比喻劳役之事。《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漢語大詞典》:鹤顶(鶴頂)
(1).鹤的头顶。色红。 唐 顾况 《萧寺偃松》诗:“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唐 韩偓 《红芭蕉赋》:“鹤顶尽侔,鷄冠詎拟?兰受露以殊忝,枫经霜而莫比。”
(2).指荔枝佳品鹤顶红。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参见“ 鹤顶红 ”。
(3).指鹤顶梅。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杨学沆 注:“鹤顶,《羣芳谱》:鹤顶梅实大而红。”
(4).鹤顶鸟的头盖骨。加工后可作饰物。 明 费信 星槎胜览·旧港:“﹝地产﹞黄蜡并鹤顶之类。”参见“ 鹤顶鸟 ”。
(5). 清 朝大官的顶戴。亦借指将吏。 清 黄遵宪 《悲平壤》诗:“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國語辭典》:鹤顶红(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鹤的顶冠,其色艳红,故称为「鹤顶红」。相传有剧毒,食之能致命。
2.杨梅科「杨梅」的别名。参见「杨梅」条。
《漢語大詞典》:鹤顶鸟(鶴頂鳥)
鸟名。 明 马欢 《瀛涯胜览·旧港》:“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脛长,脑骨厚寸餘,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
分類:鸟名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漢語大詞典》:双角(雙角)
(1).两只角。 唐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诗:“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 唐 王建 《荆门行》:“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2).指古代孩童或青年女子头顶上的两束发髻。 唐 白居易 《东城晚归》诗:“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 吴 童控马衔。”
《國語辭典》:黄宫(黃宮)  拼音:huáng gōng
道家指脑顶为黄宫。宋。苏轼〈谪居三适〉诗三首之一:「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漢語大詞典》:戴角
头顶上生角。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淮南子·墬形训》:“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史记·律书:“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戴角无上齿,傅翼恒两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