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戏头(戲頭)  拼音:xì tóu
宋戏剧男角色,相当于元杂剧中的「末」,今日国剧中的「生」。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四。故都宫殿》:「杂剧三甲:刘景长一甲八人,戏头李泉现,引戏吴兴佑。」
《漢語大詞典》:厅头(廳頭)
守厅军士的头目。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这伙守厅军壮都称他做‘厅头’。”
分類:军士头目
《漢語大詞典》:贼目(賊目)
(1).贼人的眼睛。 明 归有光 《上总制书》:“中原虚实,瞭在贼目,故敢於深入。”
(2).贼人的头目。 清 蓝鼎元 平台纪略:“甲寅, 周应龙 在 二滥 ,传令兵番杀贼一名赏银三两,杀贼目一名赏五两。” 清 阮元 《大竹县知事死事张君传》:“又获贼目 文添富 、 林万氏 ,磔之。”
《漢語大詞典》:呈头(呈頭)
(1).犹承当。呈,用同“ 承 ”。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痼疾长发,业贯将盈,努力呈头。”
(2). 清 代对行会头目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差科头(差科頭)
官府中征调赋役的头目。 唐 白居易 《自咏》之二:“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此以指郡守。
《漢語大詞典》:鬼帅(鬼帥)
鬼的头目。《楞严经》卷六:“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三:“解下道之文官,地下鬼帅。”
分類:头目
《國語辭典》:匪首  拼音:fěi shǒu
盗匪的头子。
《漢語大詞典》:番首
番人头目。《宣和遗事》后集:“经行已久,是夕宿一林下,时月微明,有番首吹笛,其声呜咽特甚。”
分類:人头头目
《国语辞典》:杠头(杠头)  拼音:gàng tóu
1.比喻喜好争辩、爱抬杠的人。如:「他是有名的杠头,不管在什么场合总能听见他的声音。」
2.杠夫的头目。如:「要多少脚夫和花费,还是找杠头来合计合计吧!」
《漢語大詞典》:盗渠(盜渠)
盗匪的头目。 清 邹志路 《江湖恶盗也》诗序:“ 建阳 多盗,盗以 江湖 为师。 江湖 者,盗渠也。”清史稿·朱裴传:“ 裴 治尚严,到官即捕杀盗渠。”清史稿·蒋兆奎传:“ 兆奎 捕得盗渠,获首犯。”
分類:盗匪头目
《漢語大詞典》:内目
太监头目。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严法守,裁侥倖,自宫掖近侍始可也。今 梁珂 一年三受醲赏,他内目一日迁四使,而但减卿监郎曹数十员乎?”
分類:太监头目
《國語辭典》:伙计(伙計)  拼音:huǒ jì
泛指被雇用的人。如:「这家商店请了三名伙计负责看店。」也作「夥计」。
《國語辭典》:夥计(夥計)  拼音:huǒ jì
受人雇用,替人做事的人。《红楼梦》第六六回:「我同夥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也作「伙计」。
《漢語大詞典》:客董
客民中头目的自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苏报》又於五月初八日刊载客民篇云:‘……识者谓此等客民皆不嗜洋烟,并无过老过少之人,又无家室,俱如 汉 唐 屯田塞上之兵。其中有大头目小头目,即客民中自称为“客董”者也。客董者,不事生业,专在城厢内外各乡市镇探听风声,寄宿於栈房,而日以茶寮酒肆为驻足之地。’”参见“ 客民 ”。
《漢語大詞典》:客民
(1).外地寄寓的居民。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 李贤 注:“ 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 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2).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漢語大詞典》:探目
旧时租界中包探的头目。《“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探目 黄金荣 及各包探等,向各商店婉劝开市,各店主无受劝告者。”
《國語辭典》:押铺(押鋪)  拼音:yā pù
管理驿站的吏卒。《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忽一日,史弘肇去铺屋里睡。押铺道:『我没兴添这厮来蒿恼人。』」
分類: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