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巾服  拼音:jīn fú
1.头巾和长衣。泛指官定的士人服饰。《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服,无异吏胥,宜甄别之,命工部制式以进。」《聊斋志异。卷二。红玉》:「试期已迫,巾服尚未复也。」
2.穿戴巾服。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四出:「小生巾服扮李谟上。」
《漢語大詞典》:皂罗(皂羅)
亦作“皁罗”。 一种色黑质薄的丝织品。亦指以皂罗制的头巾。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视五色损目:“ 李氏 有 江 南日,中书皆用皂罗糊屏风,所以养目也。”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 緑珠 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皁罗。”金史·舆服志下:“巾之制,以皁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於后。”
《漢語大詞典》:乌帻(烏幘)
古代一种黑色头巾。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天圣 以前,乌幘唯用光纱,自后始用南纱,迨今六十年,復稍稍用光纱矣。” 宋 陆游 《村饮》诗:“三叫落乌幘,倒泻黄金盆。”
分類:黑色头巾
《漢語大詞典》:巾卷
(1).头巾和书卷,古代太学生所用。宋书·礼志五:“巾以葛为之……今国子太学生冠之,服单衣以为朝服,执一卷经以代手板。”南齐书·王俭传:“十日一还学监试,诸生巾卷在庭,劒衞令史仪容甚盛。”
(2).借指学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六官眡命,九宾相仪,缨笏帀序,巾卷充街。”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简仪亲王 ﹞手执松枝,佇立指点,讲解移晷,缨笏塞巷,巾卷充庭,莫不倾听忘倦。”
《漢語大詞典》:巾衍
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敢期赐教,出自过恩。形意爱之拊循,枉题评之奬引……祕藏巾衍,铭鏤肺肝。”
《漢語大詞典》:衣帻(衣幘)
衣服与头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桓 诣 谢 ,值 谢 梳头,遽取衣幘。”北史·外戚传·高肇:“始 宣武 未与舅氏相接,将拜爵,乃赐衣幘,引见 肇显 于 华林 都亭。”
分類:衣服头巾
《國語辭典》:布巾  拼音:bù jīn
布制的巾帕。如:「只见她拿条布巾包住头发,挽起袖子就扫起地来了。」
《漢語大詞典》:巾帔
头巾和披肩。北史·李翥传:“﹝ 李翥 ﹞尝著巾帔,终日对酒,招致宾客,风调详雅。”旧唐书·西戎传·波斯国:“丈夫剪髮,戴白皮帽,衣不开襟,并有巾帔……妇人亦巾帔裙衫,辫髮垂后,饰以金银。”
分類:头巾披肩
《漢語大詞典》:练巾(練巾)
白色的头巾。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词:“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躋攀。”
分類:白色头巾
《漢語大詞典》:簪戴
(1).在幞头巾上插花。宋史·舆服志五:“幞头簪花,谓之簪戴。”
(2).谓簪发戴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 杭州路 仁和县 土豪 沈扬 善元 ,係籍定马站户,在后簪戴道冠,求充 崇德州 道判。”
《漢語大詞典》:绡巾(綃巾)
薄丝头巾。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诗:“綃巾薄露顶,草屨轻乘足。”
分類:头巾
《漢語大詞典》:扑头(撲頭)
(1).即幞头。古代的一种头巾。《宣和遗事》前集:“却去 宣德门 直上有三四个贵官,金捻线扑头,舒角紫罗窄袖袍,簇花罗。”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 诸午泉 得一峰石,高二丈,儼若人形,扑头大袖,名为待漏石。”参见“ 幞头 ”。
(2).迎头。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压得柳三眠。” 茅盾 《子夜》一:“同时就有一股异常浓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扑头压住了 吴老太爷 。”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漢語大詞典》:生巾
儒生所戴的头巾。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二·生员巾服:“ 汉 酈食其 以儒冠见 高祖 。註曰:‘儒冠,侧冠也。’予意恐即今之生巾。”
分類:儒生头巾
《國語辭典》:纱罩(紗罩)  拼音:shā zhào
1.一种遮蔽食物的器具。用竹木或粗铁丝制成骨架,上蒙细网目的织品,可免苍蝇、蚊虫飞集。
2.一种用于煤气灯或挥发油灯上的罩子。用亚麻等纤维编成网状,浸于硝酸钍、硝酸锶浓液中制成,遇热即发强光。由奥人Auer发明。
《漢語大詞典》:巾褠
头巾和单衣,古代士人盛服。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始, 岱 亲近 吴郡 徐原 ,慷慨有才志, 岱 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南齐书·王融传》:“前中原士庶虽沦慑殊俗,至於婚葬之晨,犹巾褠为礼。”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帝数幸 次宗 学馆,令 次宗 以巾褠侍讲。” 胡三省 注:“ 江 南人士交际以为盛服,盖次於朝服。 毛脩之 不肯以巾褠到 殷景仁 之门是也。《蜀註》曰:‘巾谓巾幘,褠谓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