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回(頭回)  拼音: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出正文。《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说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说这『八难龙笛词』?」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回)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期说书人于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为引子,导出正文,称为「得胜头回」。《醒世恒言。卷六。小天湾天狐诒书》:「千把个老大家事,弄得七颠八倒,做了一场话柄,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人于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出正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得胜头回」。
《國語辭典》:笑耍头回(笑耍頭回)  拼音:xiào shuǎ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者于开讲前,先以一小段故事或笑话作引子,再导入正文,称为「笑耍头回」。《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真个:『蛾眉本是婵娟刃。杀尽风流世上人。』权做个笑耍头回。」也作「得胜头回」、「德胜头回」、「头回」、「入话」。
《漢語大詞典》:缠头回(纏頭回)
见“ 缠头 ”。
《國語辭典》:缠头(纏頭)  拼音:chán tóu
1.古时舞者用彩锦缠头,当宾客宴集,赏舞完毕,常赠罗锦给舞者为彩,称为「缠头」。对于青楼歌妓,宾客也往往赐锦,或以财物代替。后把送给歌伎或妓女之财物称为「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宋。陆游 梅花绝句一○首之四:「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2.回人以白布缠头,称为「缠头回子」。也称为「缠回」。
《國語辭典》:德胜头回(德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的人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入正文的话题。《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回。」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回)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期说书人于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为引子,导出正文,称为「得胜头回」。《醒世恒言。卷六。小天湾天狐诒书》:「千把个老大家事,弄得七颠八倒,做了一场话柄,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人于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出正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得胜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