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赋情(賦情)
天性。《平山冷燕》第六回:“最奇的是﹝ 冷絳雪 ﹞禀性聪明,赋情敏慧,见了书史笔墨,便如性命。”
分類:天性
《漢語大詞典》:夙秉
亦作“夙稟”。
(1).天性;本心。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高祖 少连 ,夙秉高尚。”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堂名见真意,草草怀夙秉。”
(2).早岁秉承;天然具有。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嗟予夙秉於大训兮,涵渍骨之忠贞。既贸者之莫余容兮,向重苍而自盟。”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当今皇太子,夙禀岐嶷之资,篤日就月将之道。”
《漢語大詞典》:作性
(1).生性;天性。 唐 王绩 《田家》诗之三:“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
(2).引申指天资。《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才人之作性,令婿之记性,皆天下罕有。”
《漢語大詞典》:体资(體資)
天性;禀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公体资明哲,长於知见。”北史·房彦谦传:“体资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
分類:天性禀赋
《漢語大詞典》:天素
天性。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 诸葛亮 谓 巴 曰:‘ 张飞 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唐 王维 《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幼无童心,长积纯气。抱其天素,立于人纪。”
分類:天性
《漢語大詞典》:天器
犹天性。《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嫁其子而教之曰:‘尔行矣,慎无为善。’曰:‘不为善,将为不善邪?’应之曰:‘善且由弗为,况不善乎!’此全其天器者。” 高诱 注:“器犹性也。 孟子 曰人性善,故曰全其天性。”
分類:天性
《國語辭典》:天然  拼音:tiān rán
本然,天生如此。《宋书。卷九一。孝义传。严世期传》:「好善慕施,出自天然。」
《國語辭典》:本心  拼音:běn xīn
1.原来的心意。《三国演义》第五二回:「邢道荣教某如此,实非本心也。」
2.良心。《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巳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漢語大詞典》:开天(開天)
(1).启发天性。庄子·达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闻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 郭象 注:“不虑而知,开天也;知而后感,开人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也,开人者知之用也。”
(2).谓布列于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列汉搆仙宫,开天製宝殿。”
(3).创始。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 高皇帝 为生民以来未有之神圣,开天而作君; 太岳先生 为生民以来未有之异人,中天而作相。” 清 顾炎武 《清江浦》诗:“开天 成祖 代,转漕 北京 初。”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一:“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
(4).放晴。 梁斌 《播火记》三一:“太阳落在西山上,辐射出锦色的光带,是那样的鲜艳美丽!两个人牵着手儿在堤上走着, 严志和 说:‘多少日子也没开天,今天红军起义了,也开了天了,看看是幸运不是?’”
《國語辭典》:天民  拼音:tiān mín
1.人民。《礼记。王制》:「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万章上》:「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2.贤者。因明天理,故称为「天民」。《孟子。尽心上》:「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國語辭典》:养性(養性)  拼音:yǎng xìng
涵养天赋的善性。《淮南子。俶真》:「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镜花缘》第九七回:「道姑笑道:『我们出家人只知修行养性,那知破阵之术。』」
《國語辭典》:天姿  拼音:tiān zī
1.天赋的资质。《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陛下天姿至孝,丧踰三年,言及陨涕,虽曾闵不过也。」
2.天子的仪容。《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葬高平陵」句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
3.天然生成的质料。《文选。马融。长笛赋》:「唯笛因其天姿,不变其材,伐而吹之,其声如此。」
《漢語大詞典》:全生
(1).谓六欲皆得其所宜。管子·立政:“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居无以自守也。全生之説胜,则廉耻不立。”《吕氏春秋·贵生》:“ 子华子 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陈奇猷 校释:“子华子以为‘生’之至上者为六欲皆得其宜之‘全生’。”
(2).保全天性,顺其自然。也指保全天性之道。《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唐 元结 《喻旧部曲》诗:“劝汝学全生,随我畬 退谷 。” 胡适 《读〈吕氏春秋〉一》:“全生要在适性,全性即是全生。”
(3).保全生命。 唐 卢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结髮事疆埸,全生俱到乡。” 宋 梅尧臣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诗:“纵横尸暴积,万殞少全生。”
《國語辭典》:全真  拼音:quán zhēn
1.道士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西游记》第二四回:「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2.保全其自然的天性。《庄子。盗蹠》:「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曹毗传》:「梁生适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