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53,分304页显示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冥
大迁
大偏
大着
大轸
大自然
大祚
大愿力
大誉
大盈库
大杨
大墙
大磬
大壤
大戎
《漢語大詞典》:大冥
(1).古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淮南子·本经训》“犹在于混冥之中” 汉 高诱 注:“混,大也;大冥之中,谓道也。”
(2).谓蒙昧昏暗。 章炳麟 《訄书·原学》:“ 路索 穿窬脱纵,百物无所约制,以是深观,得其精和,故能光大冥而极自由。”
(3).古书中北方泽名。《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西北方曰 大夏 ,曰 海泽 ;北方曰 大冥 ,曰 寒泽 。”
《漢語大詞典》:大迁(大遷)
(1).指迁都。周礼·春官·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漢語大詞典》:大偏
兵车十五乘。左传·成公七年“舍偏两之一焉” 晋 杜预 注:“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
分類:兵车十五
《漢語大詞典》:大着(大著)
(1).官名。 三国 魏明帝 太和 中始设著作郎,掌修国史。 晋 代称著作郎为大著作郎, 宋 人称为大著。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独 晋 人谓著作郎为大著作,《职官志》亦然。今称著作郎曰大著,觕有据依。”
(2).对他人著作的尊称。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鲁迅 《书信集·致陈光尧》:“蒙惠书并眎大著,浩如河汉,拜服之至。”
《骈字类编》:大轸(大轸)
杜阳杂编元和八年大轸国贡重明枕神锦衾碧麦紫米云其国在海东南三万里当轸宿之位故曰大轸国
《國語辭典》:大自然  拼音:dà zì rán
自然界。常指山川景物而言。如:「他生性爱好大自然,足迹踏遍了名山胜境。」
《骈字类编》:大祚
宋史乐志嘉祐四年诏宰臣富弼等撰大祚至采茨曲词
《漢語大詞典》:大愿力(大願力)
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菩萨如是,以大愿力,下明发起胜利。”参见“ 五力 ”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骈字类编》:大誉(大誉)
书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大淮南子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有誉 无疵其小故
《漢語大詞典》:大盈库(大盈庫)
唐玄宗 私库。 唐 天宝 后, 王鉷 为户口色役使,苛酷取宠,征剥财货,每岁进钱百亿,云非租庸正额者,便入 百宝大盈库 ,以供皇帝宫廷享乐及赏赐之用。见旧唐书·食货志上
《骈字类编》:大杨(大杨)
诗扬之水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其叶皆长广似柳叶皆可以为箭干
《高级汉语词典》:大墙  拼音:dà qiáng
监狱
《漢語大詞典》:大磬
见“ 大韶 ”。
《漢語大詞典》:大韶
相传为 舜 乐名。庄子·天下:“ 舜 有《大韶》。”
分類:乐名
《漢語大詞典》:大壤
见“ 大穰 ”。
《漢語大詞典》:大穰
1.亦作"大壤"。
2.大丰收。
分類:大丰收
《國語辭典》:大戎  拼音:dà róng
1.大的兵车。《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句下南朝宋。裴骃。集解:「元戎,大戎,谓兵车也。」也称为「元戎」。
2.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戎人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大约山西太原附近。晋文公重耳的母亲即来自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