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机构。依学科领域分为不同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所或学程。
2.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大学。」唐。陆德明。释文:「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3.《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tài xué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也作「太学」。
分類:太学
《國語辭典》:大学士(大學士)  拼音:dà xué shì
职官名。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宋沿袭之,昭文馆、集贤殿置之。明代专设之,为宰辅之官,职务为批答奏章,整理政务。清沿之,为文臣中职位最高者。
《國語辭典》:大学生(大學生)  拼音:dà xué shēng
就读于大学院校的学生,称为「大学生」。
《漢語大詞典》:大学生(大學生)
太学生。 宋 苏轼 《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然臣在都下,见大学生习诗赋者十人而七。”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闻得大学生 郑隆 文武兼全,遣人招致於门下。”
分類:太学生
《国语辞典》:大学问(大学问)  拼音:dà xué wèn
高深的学识或技艺。如:「人际关系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经营。」
《漢語大詞典》:大学堂(大學堂)
清 末创办新制学校时称大学为大学堂。清史稿·选举志二:“初, 世凯 奏陈 东省 开办大学堂章程,有旨飭下各省仿办。”
《漢語大詞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的医科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为协和医学堂,后数易其名,一度停办,1979年复校,改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现名。设有医学、护理和医学实验技师等专业。医学专业学制为八年。
《漢語大詞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校址在合肥。创建于1958年,原校址在北京,1970年迁往合肥。设有数学、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应用化学、经济管理和系统科学等系,并办有少年班。
《漢語大詞典》:浙江大学
中国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校址在杭州。创建于1897年,初名求是书院。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现名。设有应用数学、电机工程、化学工程、经济学等系。
《漢語大詞典》:早稻田大学
日本的私立大学。1882年创建于东京。初名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现名。设有政治经济、法学、第一文学、第二文学、教育、商学、理工、社会科学、人间科学九个学院和大学院(研究生院)。
《漢語大詞典》:天津大学
中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天津。创建于1895年,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1951年改现名。设有机械制造工程、精密仪器工程、热能工程、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等系。
《漢語大詞典》:夜大学(夜大學)
在夜间上课的业余大学。相当于全日制大学程度而设备简易,课程设置、学制规定都较灵活。亦省称“ 夜大 ”。《人民日报》1983.12.9:“一些地方上的电大、业大、夜大等和各类短训班、进修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漢語大詞典》:新疆大学
中国的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乌鲁木齐。前身是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建于1924年。校名几经变更,1960年改现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系。
《国语辞典》:牛津大学(牛津大学)  拼音:niú jīn dà xué
位于英国牛津的学校。创始于西元一一六八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和剑桥大学都以古代传统学术著名。牛津大学早期声誉的基础是神学和人文学科。至二十世纪时,课程实行现代化,增设新学系,包括现代语言系、政治系和经济系。现共有三十九个学院。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如韦斯利、王尔德、哈雷、波特等人都是出自牛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