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红卫兵(紅衛兵)  拼音:hóng wèi bīng
红卫兵意指保卫毛主席的红色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大学与中学生组成的青年团体。西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子纷纷自称红卫兵,他们身著绿军服、臂戴红袖章、手持红宝书(《毛语录》),进行全国性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摧残。据信红卫兵是毛泽东用以铲除异己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伯明翰大学
英国的大学。1909年创建于伯明翰。设有理工、文学、医学及牙科、商业及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等学院。
《漢語大詞典》:博洛尼亚大学
意大利的国立大学。欧洲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12世纪创建于博洛尼亚。初为法律学校,1158年改现名。设有法学、政治、经济及商业、文学及哲学、教育、医学、数学、物理科学及自然科学、工业化学、药、工、农、兽医等学院。
《漢語大詞典》: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毛泽东作于1937年。由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的记录稿整理而成。分唯心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三章。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重点展开论述的两节。
《國語辭典》:巴黎大学(巴黎大學)  拼音:bā lí dà xué
位于法国巴黎。为中世纪古老大学之一,成立约于十二世纪,以神学研究著称。初设于塞纳河中的西堤(Cité)岛上,十三世纪迁移至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学院。在1968年学潮之后,分成十三所独立大学。分别以巴黎第一大学、第二大学到第十三大学为名,但不涉及任何的优劣排名。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
《漢語大詞典》: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的大学。1946年创建于堪培拉。设有生物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约翰·柯廷医学、太平洋地区、自然科学、社会研究学校等高级研究学院以及文科、亚洲研究、经济、法律、理科分院等大学学院。
《漢語大詞典》: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的医科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12年,初名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后校名多次变更,1985年改现名。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部以及护理、精神卫生学等系,另有教学医院等。
《漢語大詞典》: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以林业为基础,兼有理科、工科、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的大学。1952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建立,初名北京林业学院,1985年改现名。设有林业资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及森林工业、园林、社科等系。
《漢語大詞典》:北京大学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898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12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漢語大詞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以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兼有理科、工科、文科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科技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2年。设有研究生院、宇航学院、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航空宇航与热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等系。
《漢語大詞典》: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管理科学和文科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为1939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1951年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改现名。设有飞行器工程、自动控制、车辆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外语等系和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漢語大詞典》:被录取
经过事先满足加入的必备条件和成功地通过考试之后正式注册加入一个团体、协会或公共机构(如学院或大学)
《国语辞典》: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拼音:bì yè lùn wén
为大学、独立学院及研究所应届毕业生表现学习成果的作业。通常是在所修的专业领域中选定论文题目,其中研究所的论文必须经过口试评分,成绩必须及格才可毕业。
《漢語大詞典》:北方交通大学
中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管理科学、理科、文科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09年,初名铁路管理传习所。后校名多次变更,1952年改名为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改现名。设有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以及运输管理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建筑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