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声骨
声风木
软声
钧声
吸声
瓮声
无声戏
延声
像声
顺声
沙沙声
狮声
声源
声旁
声诺
《漢語大詞典》:声骨(聲骨)
谓听声揣骨的相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刘童子 者,幼瞽,善声骨及命术。”
分類:相术
《漢語大詞典》:声风木(聲風木)
传说中木名。
分類:木名
《漢語大詞典》:软声(軟聲)
柔和的声音。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 唐 元稹 《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诗:“殷勤为报 长安 柳,莫惜枝条动软声。” 茅盾 《子夜》十:“ 吴少奶奶 斜倚在 荪甫 的藤椅子背上,软声说;那声音稍稍有点颤抖。”
分類:柔和声音
《漢語大詞典》:钧声(鈞聲)
同时发出响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 楚 师必遁。” 杜预 注:“钧同其声。”
《高级汉语词典》:吸声  拼音:xī shēng
声的吸收
《高级汉语词典》:瓮声  拼音:wèng shēng
钟全震时发出的比其基音低一个八度的嗡嗡声
《國語辭典》:无声戏(無聲戲)  拼音:wú shēng xì
1.一种游戏。《通俗常言疏證。戏玩。无声戏》引《郑厚艺圃折中》:「童龀时,与同队行笑令,曰无声乐。十数辈环立相视,笙箫鼓板,各司其一,手之所指,口之所拟,俨如其状,瞠目禁声,先笑者罚。」
2.酒令中划哑拳。《通俗常言疏證。戏玩。无声戏》引《通俗编》:「时俗每以此为酒令,今之行酒令者,或以豁哑拳为无声戏。」
3.书名。清李渔著。为短篇小说集。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延声(延聲)
播扬名声。《宋书·顾恺之传》:“是以通人君子,闲泰其神,冲缓其度,不矫俗以延声,不依世以期荣。”
《漢語大詞典》:像声(像聲)
即口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戏剧之外,又有托偶、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听之歷歷也。”
分類:口技
《漢語大詞典》:顺声(順聲)
指纯正的乐声。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唐 孔颖达 疏:“正声感动於人而顺气来应,既闻顺声,又感顺气,二者相合而成象,则和乐兴,若 周 室太平颂声作也。”
分類:纯正乐声
《漢語大詞典》:沙沙声
一种由摩擦发出的声音。例如:窗帘的沙沙声。
《骈字类编》:狮声(狮声)
夲草释名狻猊虓时珍曰狮为百兽长故谓之狮虓象其声也
《漢語大詞典》:声源(聲源)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漢語大詞典》:声旁(聲旁)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 形声 ”。
《國語辭典》:形声(形聲)  拼音:xíng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字。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如江、河二字,从水取义,以工、可分标其声。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类为主,再取其声组合而成。也称为「谐声」、「象声」。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