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奇境
敌境
保境
静境
晚境
逆境
犯境
南境
县境
圣境
三境
封境
触境
净境
北境
《国语辞典》:奇境  拼音:qí jìng
奇异虚幻的地方。如:「这地方山水环绕,如同神话中的奇境。」
分类:奇异虚幻
《国语辞典》:敌境(敌境)  拼音:dí jìng
敌方所管辖、占领的属地。《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征西将军邓艾:耀威奋武,深入敌境,使僭号之主,系颈归降。」
《漢語大詞典》:保境
保护境内,使不受侵犯。南史·齐纪上:“ 破釜 之捷,斩馘蔽野, 石梁 之战,禽其渠帅,保境全人, 江阳 即序,此又公之功也。”周书·令狐整传:“二州合势,则东军可图。然后保境息人,计之上者。”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敕 任发 保境安民,不得侵邻疆,陷恶逆,以滋罪咎。”
《漢語大詞典》: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國語辭典》:晚境  拼音:wǎn jìng
晚年的境况。宋。范成大〈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诗:「乐天号达道,晚境犹作恶。」
分類:晚年境遇
《國語辭典》:逆境  拼音:nì jìng
不顺利的境遇。《宋史。卷三九三。列传。罗点》:「处闺门逆境,容有纵酒自放者。」宋。陆游〈赠湖上父老〉诗:「吾生行逆境,平地九折卬。」
《國語辭典》:犯境  拼音:fàn jìng
侵犯边境。《旧唐书。卷一一七。列传。严武》:「蜀方闾里以徵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宋史。卷三三三。列传。姚涣》:「徙知涪州,宾化夷多犯境,涣施恩信拊纳,酋豪争罗拜廷下,讫涣去无警。」
《骈字类编》:南境
唐 贾岛 送张校书季霞 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
分类:南境
《国语辞典》:县境(县境)  拼音:xiàn jìng
一县所属的辖区。如:「选举投票日将近,各候选人在县境内正积极展开热烈的拜票活动。」《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郑玄》:「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漢語大詞典》:圣境(聖境)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出家顺善门》:“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责凡。”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夫上智之身,曲随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2).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听说 青岛 也是好地方,但这是 梁实秋 教授传道的圣境,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
(3).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迦陵 雄劲之气,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艳之笔,得其一节,亦足自豪。若兼有众长,加以沉鬱,本诸忠厚,便是词中圣境。” 骆宾基 《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十月十三日》:“那广旷的宇宙美,给它开阔了另一个圣境。”
《国语辞典》:三境  拼音:sān jìng
唐代诗歌的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与意境。
《國語辭典》:封境  拼音:fēng jìng
疆界。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南柯虽封境不遥,晨昏有间。」
分類:受封境域
《韵府拾遗 梗韵》:触境(触境)
指月录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漢語大詞典》:净境
净土。亦指寺庙。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歌拱具》:“贞心延浄境,邃业嗣天宫。” 唐 王勃 《兜率寺浮图碑》:“肃肃禪众,遥遥浄境。”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甘守浄境,不落福缘。”
分類:净土寺庙
《漢語大詞典》:北境
(1).国土北方的边境。左传·定公四年:“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境,取於 有阎氏 之北土,以共王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 寇至,且入界。”
(2).指北方靠边境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