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923~
曷罗阇姞利呬城,唐言王舍。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馀里,面有一门。初频毗娑罗王都。在上宫城也。编户之家频遭火害。一家纵逸四邻罹灾,防火不暇资产废业,众庶嗟怨不安其居。王曰:「我以不德下民罹患,修何德可以禳之?」群臣曰:「大王,德化邕穆政教明察。今兹细民不谨致此火灾,宜制严科以清后犯。若有火起,穷究先发,罚其首恶,迁之寒林。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绝游往之迹。今迁于彼同夫弃尸,既耻陋居当自谨护。」王曰:「善。宜遍宣告居人。」顷之王宫中先自失火。谓诸臣曰:「我其迁矣,乃命太子监摄留事,欲清国宪故迁居焉。时吠舍釐王闻频毗娑罗王野处寒林,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于此,故称王舍城也。」

例句

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广宣 驾幸圣容院应制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七之四〈大雅·生民之什·板〉~635~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东汉·郑玄笺:「和女德,无行酷虐之政,以安女国,以是为宗子之城,使免于难;遂行酷虐,则祸及宗子,是谓城坏。城坏则乖离,而女独居而畏矣。宗子谓王之适子。」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芜城赋〉~503~
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奓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脩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崒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禦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麂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蓛蓛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琁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沈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典故
芜城妖丽

参考典故
芜城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芜城赋〉~503~
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奓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脩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崒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禦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麂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蓛蓛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琁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沈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遁斋閒览》
扬州芍药,名著天下。
典故
芜城作

相关人物
鲍照


《昭明文选》卷十一南朝宋·鲍明远(照)《芜城赋》
唐·李善注:「《集》云:登广陵故城。」

例句

草玄寄杨子,作赋得芜城。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芜城登眺作,才动广陵人。 贾岛 送沈鹤

典故
伍将军血污衣冠
 
悬头城门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9~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越春秋》卷第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一年〉~255~
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俓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欲入胥门,来至六七里,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越军大惧,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军坏败,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种乃稽颡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子胥乃与种、蠡梦曰:「吾知越之必入吴矣,故求置吾头于南门,以观汝之破吴也。惟欲以穷夫差。定汝入我之国,吾心又不忍,故为风雨以还汝军。然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从东门,我当为汝开道,贯城以通汝路。」于是越军明日更从江出,入海阳,于三道之翟水,乃穿东南隅以达。越军遂围吴,守一年,吴师累败。
典故
一笑嫣然
 
下蔡阳城迷
  
嫣然凝笑

相关人物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王逸《楚辞注》曰:「嫣,笑貌。广雅曰:嘕嘕欯欯,喜也。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典故
下下考
 
自注下下考
 
阳城拙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列传·阳城〉~532~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束帛诣夏县所居而召之,城乃衣褐赴京,上章辞让。德宗遣中官持章服衣之而后召,赐帛五十匹。寻迁谏议大夫。……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议,将加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德宗闻之,以城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宜罚者罚之,宜赏者赏之,不以簿书介意。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城不平其以良为贱,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前刺史有赃罪,观察使方推鞫之,吏有幸于前刺史者,拾其不法事以告,自为功,城立杖杀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州上考功第,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因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义不欲按,乃载妻子行,中道而自逸。
典故
宣城守
 
宣城逸韵
      
谢家为郡
 
谢朓
 
谢玄晖

相关人物
谢朓


《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列传〉~825~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祐欲立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閒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公等启事如此,朓资性轻险,久彰物议。直以彫虫薄伎,见齿衣冠。昔在渚宫,构扇蕃邸,日夜纵谀,仰窥俯画。及还京师,自宣露,江、汉无波,以为己功。素论于兹而尽,缙绅所以侧目。去夏之事,颇有微诚,赏擢曲加,踰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巧言利口,见丑前志,涓流纤孽,作戒远图。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义。便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例句

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

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谢朓怀西府,单车触火云。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 司空曙 送夏侯审赴宁国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司空曙 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像

谢公堪入咏,目极在云中。 吴融 江树

新诗踪谢守,内学似支郎。 严维 赠送崔子向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孟郊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崔峒 登润州芙蓉楼

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无为谢公恋,吟过晓蝉秋。 张乔 送友人归宣州

江山清谢朓,花木媚丘迟。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杜陵归去春应早,莫厌青山谢朓家。 张祜 和杜使君九华楼见寄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张继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李商隐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 李商隐 怀求古翁

萧条人吏散,小谢有新诗。 李嘉祐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梅阳图

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 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李白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李白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卿

洞庭张乐地,山逐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有殷公。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李端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谢朓中书直,王祥别乘归。 李端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谢公一拜敬亭祠,五马旋归下散丝。 李群玉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白蘋亭上一阳生,谢朓新裁锦绣成。 李郢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萍洲见忆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杜牧 自宣城赴官上京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杜甫 寄岑嘉州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 杜荀鹤 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博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林宽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渔潭明夜泊,心忆谢玄晖。 权德舆 富阳陆路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权德舆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朓题诗月满楼。 武元衡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兴逸潘仁赋,名高谢朓篇。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王严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谢朓题诗处,危楼压郡城。 王铎 和于兴宗登越王楼诗

谢朓澄江今夜月,也应忆著此山夫。 卢仝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卢纶 送宁国夏侯丞

久是吴门客,尝闻谢守贤。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还当宴铃阁,谢守亦光辉。 卢纶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谢朓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卢纶 送陕府王司法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诗兴到来无一事,郡中今有谢玄晖。 秦系 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 罗隐 寄前宣州窦常侍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耿湋 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为郎日赋诗,小谢少年时。 耿湋 赠苗员外

南朝山半寺,谢朓故乡邻。 许棠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重引池塘思,还登谢朓城。 许棠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

谢朓宅荒山翠里,王敦城古月明中。 许浑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贯休 寄柱杖上王使君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郑准 题宛陵北楼

乘兴闲来小谢家,便裁诗句乞榴花。 郑璧 和袭美索友人酒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钱起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钱起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能清谢朓思,暂下承明庐。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常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九十五

舞退燕姬曲,歌徵谢朓诗。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

谢才偏许朓,阮放最怜咸。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 韦应物 答秦十四校书

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韦应物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韦庄 上元县

谢公山有墅,李白酒无楼。 韦庄 过当涂县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韩翃 送夏侯侍郎

君到新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玄晖。 韩翃 送客还江东

诗家行辈如君少,极目苦心怀谢朓。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官齐魏公子,身逐谢玄晖。 韩翃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几日孙弘阁,当年谢朓诗。 韩翃 送韦秀才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鲍溶 送僧之宣城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齐己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齐己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典故
宣城畏曝鳃

相关人物
谢朓

参考典故
曝鳃


《昭明文选》卷三十南朝齐·谢玄晖(朓)《观朝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例句

始信宜城守,乘流畏曝腮。 钱起 窃秋对雨

典故
一箭取辽城

相关人物
杨巨源


《唐诗记事》卷三十五〈杨巨源〉
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折军官职是声名。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赠杨秘书巨源〉【案:杨尝有赠卢洺州诗云。三刀孟益州。一箭取辽城。由是知名。】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典故
一曲阳关
  
千万遍阳关
 
唱渭城
 
唱阳关
 
四叠阳关
 
泣渭城
  
渭城挹轻尘
 
渭城朝雨
 
渭城柳
 
渭城歌
 
渭城诗
 
渭城风雨
 
听阳关
 
西出阳关
 
阳关一杯酒
   
阳关无故人
 
阳关声苦
 
阳关西出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典故
宜城放客


《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佳人玉立生北方】,家住邯郸不是倡。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新妍笼裙云母光【新砑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人情厌薄古共然【人情消歇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典故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7~
〈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锄,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一解使君从南来,五马立歭躇。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昭明文选》卷五十七晋·潘安仁(岳)《马汧督诔序》
「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奔走失其守者,相望于境。」唐·张铣注:「专,擅也。擅一城也,谓守宰之蜀。」

例句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刘长卿 送崔使君赴寿州

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李白 古风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 李群玉 留别马使君

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 杜牧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杜甫 草堂

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 权德舆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丽质全胜秦氏女,藁砧宁用专城居。 权德舆 薄命篇

五兵常典校,四十又专城。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使君年纪三十馀,少年白皙专城居。 王维 送崔五太守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白居易 马上作

安康地理接商于,帝命专城总赋舆。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特以专城贵,深惟列郡安。 苏颋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勿言行路远,所贵专城伯。 苏颋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紫台初下诏,皂盖始专城。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东土忽无事,专城复任贤。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韦应物 春游南亭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 韦应物 送房杭州

典故
子囊城郢

相关人物
子囊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
「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晋·杜预注:「楚徙都郢,未有城郭。公子燮、公子仪因筑城为乱,事未得讫。子囊欲讫而未暇,故遗言见意。」

例句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李瀚 蒙求

《漢語大詞典》:王舍城
(1).地名。即古 印度 曷罗闍姞 利呬城 。传说其西南 佛陀迦雅 为 释迦牟尼 成道之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石柱东北不远,至 曷罗闍姞利呬城 ( 唐 言 王舍 )……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毗娑罗王 野处寒林,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於此,故称 王舍城 也。”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 王舍城 之宫闕,白玉犹存; 给孤独 之园林,黄金尚在。”
(2).常借指佛国、佛寺。 唐 广宣 《驾幸圣容院应制》诗:“大 唐 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明 汤显祖 《欲游栖霞寺不果》诗:“ 金陵 王舍城, 摄山 有佳景。”
《漢語大詞典》:维城(維城)
(1).连城以卫国。《诗·大雅·板》:“怀德维寧,宗子维城。”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 襄賁 励德,维城 燕 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宗子无维城之助,而 閼伯 、 实沉 之郤岁构。” 张铣 注:“维,连也,言宗子连城封之,以助京室也。”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 韩建 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宗室小考:“故宗室无不諳习弓马、 清 语,以备维城之选焉。”
(2).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孝明 传胤,维城八国。” 唐 无可 《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诗:“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 孙盛 论曰:‘……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胡三省 注:“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 魏 。”
《漢語大詞典》:芜城(蕪城)
古城名。即 广陵城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都县 境。 西汉 吴王 刘濞 建都于此,筑 广陵城 。 南朝 宋 竟陵王 刘诞 据 广陵 反,兵败死焉,城遂荒芜, 鲍照 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 作帝家。”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十八:“ 芜城 閲兴废, 雷塘 几开塞。” 清 方文 《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招我来 芜城 , 江 关好流寓。”
《國語辭典》:嫣然一笑  拼音:yān rán yī xiào
形容人甜美妩媚的笑容。东周战国。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陌城,迷下蔡。」《老残游记》第九回:「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
分類:娇媚微笑
《國語辭典》:小谢(小謝)  拼音:xiǎo xiè
1.南朝宋谢惠连。参见「谢惠连」条。
2.南朝齐谢朓。参见「谢朓」条。
《漢語大詞典》:玄晖(玄暉)
(1).指太阳。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玄暉峻朗,翠云崇靄。” 吕延济 注:“玄,天;暉,日。”云笈七籤卷九八:“良德映玄暉,頴拔粲华蔚。”
(2).月光。 唐 喻凫 《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诗:“几夕江楼月,玄暉伴静吟。”
(3). 南朝 齐 谢朓 ,字 玄晖 ,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唐 清江 《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诗:“屡向曲池陪 逸少 ,几回戎幕接 玄暉 。”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蓬蓽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 玄暉 。”
《漢語大詞典》:谢公(謝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漢語大詞典》:谢公笺
同“谢公牋”。
一种样式的纸。为宋谢景初初创,故称。
分類:样式初创
《漢語大詞典》:谢守(謝守)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漢語大詞典》:谢宣城(謝宣城)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曾任 宣城 太守,故称。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姚鼐 《入山》诗:“取作分司随口句,惊人无復 谢宣城 。”
《漢語大詞典》:三叠阳关(三疊陽關)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阳,汉武帝时复置,改称为「渭城」,约今陕西咸阳东北。
2.乐曲名。又称〈渭城曲〉。本为唐。王维 送人使安西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后入乐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写一种最普遍性的离别,具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而成为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國語辭典》:专城(專城)  拼音:zhuān chéng
旧称地方的行政长官。汉。无名氏〈陌上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