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葬埋
埋葬。周礼·地官·族师:“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生得以养其父母,而祭其祖考;死得以使其子孙葬埋祭祀,不失其故常,是明公之仁,及於百世也。”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选吉日良时……葬埋了你父母骨殖。”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 欧洲 战前之一切政治艺术,人文种种,胥葬埋于坟墓之内矣。”
分類:葬埋埋葬
《國語辭典》:埋冤  拼音:mán yuān
责备、抱怨。《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月下刘郎走一似烟,口儿里尚埋冤。」《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看了半饷,埋冤这汉,却这里来。」
分類:埋怨
《國語辭典》:瘗埋(瘞埋)  拼音:yì mái
埋葬,埋尸土中。《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國語辭典》:埋怨  拼音:mán yuàn
抱怨、责怪。《西游记》第二五回:「不要只管埋怨。天色明了,你且在这路旁树林中将就歇歇。」《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凤翁,不是我兄弟来埋怨你,这却是你凤翁不是。」
《國語辭典》:埋伏  拼音: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敌人到来后再起而攻击。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间,怎生埋伏摆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國語辭典》:活埋  拼音:huó mái
1.把活人或有生命的动物埋在土坑里。如:「秦始皇活埋了许多儒生,造成他坑儒的恶名。」《彭公案》第七一回:「我说的没理,你把我活埋了,我也死而无怨。」
2.陷害、诬赖。《金瓶梅》第七五回:「他活埋惯了人,今日还要活埋我哩!」
《國語辭典》:埋铭(埋銘)  拼音:mái míng
一种把死者传略刻于石块,埋在墓内做为识别的文体。也作「墓记」。
《國語辭典》:埋葬  拼音:mái zàng
人死葬入土中。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年四岁,病没故,埋葬五日复生。」《红楼梦》第六七回:「忙命人盛殓,送往城外埋葬。」
《高级汉语词典》:埋身
埋名;隐居
《骈字类编》:半埋
南北朝 庾信 山斋诗 浅槎全不动,盘根唯半埋。
《漢語大詞典》:埋魂
埋葬英魂。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王孙葬地,方为 长乐 之宫;烈士埋魂,即是将军之墓。”
分類:埋葬英魂
《漢語大詞典》:生埋
活埋。 晋 潘岳 《西征赋》:“ 秦始皇 之为君也,倾天下以厚葬,自开闢而未闻。匠人劳而弗图,俾生埋以报勤。”法苑珠林卷五八:“一臣言,但随师所语,掘地作深坑而生埋之。”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 始皇 葬於 驪山 ,下錮三泉,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
分類:活埋
《骈字类编》:土埋
吴语昔楚灵王不君三军叛王于乾溪王亲独行屏营傍徨于山林之中三日乃匍匐将入棘围棘围不纳乃入芉尹申亥氏焉王缢申亥负王以归而土埋之其室此志也岂遽忘于诸侯之耳乎
分类:土埋
《高级汉语词典》:埋狱
埋没在监狱屋基下的宝剑。比喻埋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