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巩坚(鞏堅)
坚固;牢固。 清 王韬 《平贼议》:“一切务仿西法,备极巩坚,筑之於平时,用之於临事,自然有恃而无恐。”
分類:坚固牢固
《國語辭典》:金石  拼音:jīn shí
1.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德铭于金石,著于盘盂。」
2.钟磬等乐器。《左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处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3.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坚贞。《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危如累卵,设非知远心如金石,怎成大业?」
《國語辭典》:石室  拼音:shí shì
1.宗庙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左传。庄公十四年》:「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三》:「建石室于寝园以藏神主,至褅、祫之岁则祭之。」
2.古代藏书的地方。《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3.石洞。《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南蛮》:「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
4.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坚固。《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贺邵》:「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
5.石造的坟墓。《宋书。卷一五。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漢語大詞典》:石城
(1).传说中的山名。庄子·说剑:“以 燕谿 、 石城 为锋。”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县 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 秦 伐 赵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贵池 西南。后汉书·方术传·高获:“ 获 遂远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城:“ 大昕 案……据《郡国志》: 丹阳郡 有 石城县 ,当是 高获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阳 。晋书·庾亮传:“ 亮 有开復中原之谋…… 亮 当率大众十万,据 石城 ,为诸军声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节 东。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横塞起。” 萧涤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贺铸 《忆仙姿》词:“日日春风楼上,不见 石城 双桨。” 康有为 《过石城》诗:“城墙何盘盘,苔莓封之厚,沿溪绕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万家有。”
(7).古城名。见“ 石头城 ”。
(8).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汉书·食货志上:“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國語辭典》:石头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汉献帝十七年(西元212),孙权重筑,改称为「石头城」,为三国吴孙权的都城。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重镇。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废。
《國語辭典》:金城  拼音:jīn chéng
比喻城池坚固。《文选。班固。西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文选。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漢語大詞典》:金城柳
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分類:世事兴废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ài
1.的确、真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只有他写的是实在年庚,五十岁。」《红楼梦》第三六回:「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著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
2.实际、其实。如:「名义上是大学生,实在只是个小学程度。」
3.四柱册的一项分项。参见「四柱册」条。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ai
1.诚实、可靠。如:「他的为人很实在。」
2.实牢、坚固。如:「这张桌子做得实在。」
《國語辭典》:磐石  拼音:pán shí
1.巨大的石头。如:「稳如磐石。」也作「盘石」。
2.比喻稳固的基础。《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3.县名。参见「磐石县」条。
《國語辭典》:盘石(盤石)  拼音:pán shí
大石。《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唐。王维〈青溪〉诗:「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也作「磐石」。
《漢語大詞典》:铁瓮(鐵甕)
亦作“ 铁瓮 ”。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國語辭典》:瓮城(甕城)  拼音:wèng chéng
1.大城外的小城围,遮拥于城门之外。《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八》:「冬十月庚申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将军可命军士伏于瓮城边,只作接他,待马到来,一刀斩之。」也称为「瓮门」、「瓮圈儿」、「月墙」、「月城」。
2.铁瓮城。为镇江的子城,三国吴孙权所筑。宋。岳珂祝英台近。瓮城高〉词:「瓮城高,盘径近,十里笋舆隐。」
《漢語大詞典》:金堤(金隄)
亦作“ 金隄 ”。
(1).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媻姗勃窣,上金隄。” 颜师古 注:“言水之隄塘坚如金也。”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 宋 柳永 《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清 钱谦益 《寄督漕张御史》诗之二:“ 铁瓮 云帆连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史记·河渠书:“ 孝文 时河决 酸枣 ,东溃 金隄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马县 东五里。”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县 都江堰 一带 岷江 的江堤。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县 西,隄有左右口,当 成都 西也。”
《國語辭典》:坚壁(堅壁)  拼音:jiān bì
1.加强巩固壁垒。《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2.坚固的壁垒。《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禦之。」
《漢語大詞典》:坚城(堅城)
坚固的城池。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於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 宋 文天祥 《平原》诗:“一朝 渔阳 动鼙鼓, 大河 以北无坚城。”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所过无坚城,苍生任凌暴。”
分類:坚固城池
《國語辭典》:石交  拼音:shí jiāo
如石头般坚固的深厚情谊。《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若效而不已,则髡袒而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漢語大詞典》:金塘
谓坚固的石塘。《文选·刘桢〈公讌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李善 注:“金塘,犹金堤也。”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於是金塘湎演,緑竹被坂。”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金塘閒水摇碧漪。” 王琦 汇解:“金塘,石塘也。以石为塘,喻其坚固若以金为之。”
分類:坚固汇解
《漢語大詞典》:金骨
(1).金和骨。比喻坚固的事物。语本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蚁壤漏山河,丝泪毁金骨。” 李善 注:“金骨之坚,喻亲之篤者。言谗邪之人,但下如丝之泪,而金骨为之伤毁也。”
(2).佛骨,仙骨。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宋仁宗 《佛牙舍利赞》:“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好神仙,鍊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