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45,分23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分地
辟地
辟地
善地
近地
地高
因地
著地
著地
地力
尺地
舆地
地广
远地
斫地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國語辭典》:辟地  拼音:bì dì
1.离开政治混乱的国家。《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2.开辟土地。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六国》:「至武灵王,竟胡服骑射,辟地千里。」
《國語辭典》:辟地(闢地)  拼音:pì dì
开垦荒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农事。开垦上》:「此辟地生财之说,虽屡廑庙议,而未睹成绩也。」
《漢語大詞典》:辟地(闢地)
旧谓迁地以避祸患。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去乱国,适治邦。”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四:“ 郑氏 注作者七人,以 沮溺 为辟地者。”
《漢語大詞典》:善地
好地方。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 宋 王禹偁 《建谿处士柳府君墓碣铭》:“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地,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廷杖:“我宦 粤 ,知 神电 善地,且 沈 令 番禺 ,有惠爱,多门生,与彼相近,可藉以自给。”
《漢語大詞典》:近地
(1).近畿之地;内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沛公 立为 汉王 , 韩信 从入 汉中 ,迺説 汉王 曰:‘ 项王 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 宋 陆游 《贺叶枢密启》:“九圣故都,视同弃屣;两河近地,进若登天。”
(2).附近的地方。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二:“令 高行周 、 王周 留镇 澶渊 ,近地兵马委便宜制置。” 明 王錡 寓圃杂记·云林遗事:“﹝ 倪云林 ﹞往游 江阴 ,有 习里 夏氏 舘之,所奉大不如意,因染痢,秽不可近,卒; 夏 以小棺葬於近地。”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对于痱子的药水……我们近地是二元四角钱一瓶。”
(3).指近处的土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有马户分远地,无马户分近地。”
《骈字类编》:地高
唐 韦应物 同韩郎中闲庭南望秋景 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
《國語辭典》:因地  拼音:yīn dì
原因、缘由。《水浒传》第二六回:「小人并然不知前后因地,忽于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开茶坊的王婆来呼唤小人,殓武大郎尸首。」也作「因依」。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结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关连。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断了。」
2.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谓因和果。佛教认为一切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遭遇,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果,而过去意志行为则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间是相对的关系。《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传》:「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3.缘由。《红楼梦》第六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国语辞典》:著地  拼音:zhuó dì
落地。如:「飞机在机场著地了。」唐。王建〈送人〉诗:「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国语辞典》:著地  拼音:zhuó de
形容气势突发,猛烈迅速。《水浒传》第四一回:「只见黑旋风李逵,轮起两把板斧,著地捲将来。」
《國語辭典》:地力  拼音:dì lì
土地生产的能力。指土地的肥沃程度。汉。王充《论衡。效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漢語大詞典》:尺地
一尺之地,极言其小。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汉书·主父偃传:“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餘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唐 韩愈 《荐士》诗:“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 明 吴宽 《丛桂堂前五咏·藤》:“墙头何须附,尺地幸相容。”
分類:一尺
《國語辭典》:舆地(輿地)  拼音:yú dì
1.语本《淮南子。原道》:「以天为盖,以地为舆。」指土地。《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御史奏舆地图。」唐。司马贞。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2.地图。《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传》:「及拜爵封侯之赏,具天下之舆地及军陈图。」南朝梁。萧统〈谢敕赉地图启〉:「汉氏舆地,形兹未拟。」
《漢語大詞典》:舆地图(輿地圖)
地图。《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
分類:地图
《骈字类编》:地广(地广)
易系辞卑法地注备地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国战国策夫齐威宣者世之贤王也德博而地广富而民用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破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秦为齐兵困于殽函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火史记货殖传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 耕而水耨果陏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又李斯传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乖魏书张衮传时刘显地广兵彊跨有朔裔会其兄弟 离共相疑阻衮言于太祖曰显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参天二地笼罩宇宙之规吴不并越将为后患今因其内衅宜速乘之 管子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淮南子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 说苑晋文公时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狐文豹何罪哉以其皮为罪也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 梁简文帝和籍田诗地广重畦净林芳翠幕悬天颜延之从军行地广傍无界岩阿上广
分类:地广
《漢語大詞典》:远地(遠地)
遥远的地方。左传·隐公五年:“曰:‘公矢鱼于 棠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 棠 实他竟,故曰远地。”北史·尒朱荣传:“ 羽健 曰:‘家世奉国,给侍左右, 北秀容 既在剗内,差近京师,岂以沃塉,更迁远地。’” 唐 刘禹锡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诗:“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沈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或是在那远地寄来的照片上,用铅笔画上一个符号,就马上丢开。”
分類:远地遥远
《國語辭典》:斫地  拼音:zhuó dì
1.砍地。唐。杜甫短歌行〉:「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2.锄地、耕地。唐。戴叔伦女耕田行〉:「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分類:锄地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