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49,分18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扑地
窣地
地天
闲地
地土
地肺
下地
忽地
与地
地卑
则地
地狭
楚地
地志
拓地
《國語辭典》:扑地(撲地)  拼音:pū dì
1.满地都是。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2.倒在地上。《三国演义》第七回:「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国语辞典》:窣地  拼音:sù dì
1.突然。唐。玄宗〈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诗:「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2.拂地。唐。孙光宪〈思帝乡。如何〉词:「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骈字类编》:地天
周易卦歌:地天泰尧。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传:重即羲,黎即和。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方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楚语: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宋史冯元传: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 天地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物。帝悦。 云笈七签:吴王阖闾出游包山,见一人在中,问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姓山名隐居。阖闾曰:子在山必有异见者,试为我取之。隐居诺,乃入洞庭,访游乎地天,一千五百里乃至焉。石城门开,于室内玉几上有素书一卷,文字非常,即便拜而奉出,呈阖闾。 金丹大要诗:明了地天交泰卦,区中进步作仙翁。
《國語辭典》:閒地  拼音:xián dì
1.空地,閒置未使用的土地。唐。许浑 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诗:「东门有閒地,谁种邵平瓜。」
2.閒散的职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閒,欲乞閒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漢語大詞典》:地土
(1).犹土地;土壤。新唐书·贾耽传:“ 耽 嗜观书……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 海陵 ﹞ 后土祠 前后地土膏腴,尤宜芍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 世德 言 天津 濒海荒芜地土,俱可屯粮,宜设法招集开垦。”
(2).国土;领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本朝地土狭於 汉 唐 ,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 乐毅 以 齐 略 宋 地土,分与 魏国 毕昌 ,还 魏 去了。”《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三卿灭 智氏 ,地土宽饶,百姓悦服。”
(3).地方;地区。红楼梦第四八回:“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大约 广东 地土热。”
《骈字类编》:地肺
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商山在商州上洛县南十四里,亦名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隐。 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井南大塘,乃郭朝遗制。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轨。旁枕雷平,前瞰下泊,东际连冈,北横长岭,柳汧阳谷,俱会西垂。四域之内,皆谓之金陵地肺者也。 庾信望美人山铭见天柱下。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占诗:玉槛昆崙侧,金枢地肺东。皮日休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诗:瘿木樽前地肺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皎然从军行: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陆游幽事诗见天台下。
又又道室述怀诗:地肺终嫌近朝市。明年溯峡上青城。
又又次韵范参政书怀诗:蹑屩未成游地肺,掩扉聊欲稳天台。
《國語辭典》:下地  拼音:xià dì
1.瘠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2.地上。《书经。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3.孩子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赶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
4.农夫至田中耕作。如:「王伯伯下地去了,中午才会回来。」
5.从床上下来。如:「他已卧病多时,至今仍未能下地。」
《國語辭典》:忽地  拼音:hū dì
突然的、迅速的。《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那人见了姚老夫子,端详了一回,忽地里把眼镜一探。」也作「忽的」。
分類:忽然突然
《漢語大詞典》:与地(與地)
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地,法地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事者以地” 唐 司马贞 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骈字类编》:地卑
唐 韦应物 送豆卢策秀才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分类字锦》:则地(则地)
史记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黄石公三略: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
分类:则地
《骈字类编》:地狭(地狭)
战国策: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作。行此六者而求霸,则远矣。史记萧相国世家:相国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地。元史世祖:纪中书省臣奏:高丽王王植屡言小国狭 比岁荒歉,其生劵军乞驻东京。诏令营北京界,仍敕东京路运米二万石,以赈高丽。今傅咸上禁奢书: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 。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八说苑:燕昭王问于郭隗曰:寡人,地狭人寡。齐人削取 多城匈奴,驱驰楼烦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商子: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 庾信袁盎諌文帝赞:龙渊地狭,华盖风惊。
分类:地狭
《漢語大詞典》:楚地
指古 楚国 所辖之地。战国策·楚策一:“ 楚 地西有 黔中 巫郡 ,东有 夏州 海阳 ,南有 洞庭 苍梧 ,北有 汾 陘 之塞 郇 阳 ,地方五千里。”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吟》:“登 楚 都,入 楚 关, 楚 地萧瑟 楚 山寒。”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三:“ 楚 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分類:楚地
《國語辭典》:地志  拼音:dì zhì
1.早期的地方志书。最早出现于东汉,现知有《益州志》一种。魏晋南北朝时,地志有所发展,如韦昭的《吴郡国志》。常璩的《华阳国志》等。到隋唐二代,地志趋向衰落,入宋后便趋于消失,而为图经和方志所取代。地志的发展虽不如地记之兴盛,但由于它所记载的内容丰富,统合古今,而且横排门类,所以已有方志的雏形。也作「地志」。
2.一般的舆地书籍。
《國語辭典》:地志(地誌)  拼音:dì zhì
早期的地方志书。参见「地志」条。
分類:地志地理
《國語辭典》:拓地  拼音:tuò dì
1.扩张领土。《后汉书。卷一二。张步传》:「步拓地寖广,兵甲日盛。」
2.开垦土地。如:「拓地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