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巩洛
青唐
绵上
石户
翳桑
蓟丘
黯黮
离城
阳林
长薄
汴梁
羽陵
上留田
高阙
五鹿
《漢語大詞典》:巩洛(鞏洛)
(1). 巩 洛 二古地名的并称,地在今 河南 洛阳 一带。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 为 楚 合从,説 韩王 曰:‘ 韩 北有 巩 、 洛 、 成皋 之固,西有 宜阳 、 常阪 之塞。’”文选·潘岳〈西征赋〉:“眷 巩 洛 而掩涕,思缠緜於坟塋。” 李周翰 注:“ 巩 洛 二县名。 岳 家坟塋在此。” 宋 梅尧臣 《周仲章通判润州》诗:“昔过 京口 山,断崖如 巩 洛 。”
(2).泛指通都大邑。 唐 许浑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诗:“独想征帆去 巩 洛 ,此中霜菊正花开。” 宋 张元干 《瑞鹤仙·寿》词:“看流芳,继踵 韦平 ,盛传 巩 洛 。” 明 何景明 《放歌行》:“整轡逾 巩 洛 ,驱车入 咸 秦 。”
《漢語大詞典》:青唐
(1).即 青堂羌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 西羌 唃氏 久盗有古 凉州 地,号 青唐 ,传子 董毡 死。其子弱,羣下争强,遂大患边。一曰 人多零丁 ,一曰 青宜结鬼章 ……擒 鬼章 之功,盖多得一时名臣文士歌咏,因大流播,然世独不知斩 人多零丁 ,此 青唐 所以亡也。”参见“ 青堂 ”。
(2).古地名。即今 青海省 西宁市 。参阅宋史·地理志三
《漢語大詞典》:青堂
(1).见“ 青棠 ”。
(2).即 青堂羌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瞎氊 死, 青堂 首领 瞎药鸡罗 及 胡 僧 鹿尊 共立之,移居 滔山 。”参见“ 青堂羌 ”。
(3).指用青砖砌的高大的房屋。 杨朔 《雪花飘飘》:“ 齐 家有两套院子:一套青堂瓦舍,是正院;还有一个跨院,里面有羊圈、牲口棚。”
《國語辭典》:绵上(綿上)  拼音:mián shàng
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相传介之推于该地因隐遁焚身而死,晋文公于是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
《漢語大詞典》:石户
(1).上古传说中的地名。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 石户 之农。”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 石户 ,地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表》:“岂可逡巡固让,方示 石户 之农。”
(2).见“ 石户农 ”。
(3).石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饭僧》诗:“钻燧断山木,揜岸墐石户。” 南朝 梁 江淹 《杂词·构象台》:“苔蘚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 宋 苏轼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
分類:石门地名
《漢語大詞典》:石户农(石户農)
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 石户 之农。 石户 之农……以 舜 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终身不返也。”后因以指称高士。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故 子州 称疚, 石户 乘桴, 许由 鞠躬,辞长九州。”
分類:高士
《漢語大詞典》:翳桑
古地名。 春秋 晋 灵辄 饿于 翳桑 , 赵盾 见而赐以饮食。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会 灵公 欲杀 盾 , 辄 倒戈相卫, 盾 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 杜预 注云,“桑之多荫翳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中云,“ 翳桑 当是地名”。今从 王 说。后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宋 虞俦 《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诗:“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翳桑饿夫倒戈以卫 宣子 ,漂絮老媪进食而哀王孙。”
《漢語大詞典》:蓟丘(薊丘)
亦作“ 蓟邱 ”。 古地名。在 北京 城西 德胜门 外西北隅。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 报遗 燕惠王 书曰:‘ 蓟丘 之植,植於 汶 篁。’” 张守节 正义:“ 幽州 蓟 地西北隅,有 蓟丘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古迹》:“ 蓟丘 ,在县西 德胜门 外五里西北隅,即古 蓟门 也。旧有楼臺并废,止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翳鬱苍翠,为京师八景之一,名曰‘ 蓟门 烟树’。”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今都城 德胜门 外有 土城关 ,相传是古 蓟门 遗址,亦曰 蓟邱 。”
《國語辭典》:黯黮  拼音:àn tǎn
昏暗不明的样子。《楚辞。宋玉。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漢語大詞典》:离城(離城)
(1).犹言离宫别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古城 者, 吴王 闔庐 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巫欐城 者, 闔庐 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2).古地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舒鳩 人卒叛 楚 ,令尹 子木 伐之,及 离城 , 吴 人救之。” 杨伯峻 注:“ 杜 《注》,‘ 离城 、 舒鳩城 ’,则当在今 舒城县 之西,为 楚 军至 舒鳩 所经之邑。 洪亮吉 《詁》谓即 钟离 ,不知 钟离 在今 安徽 凤阳县 东北二十里,远在 舒鳩城 东北, 楚 伐 舒鳩 ,断不至行军至此。”
《漢語大詞典》:阳林(陽林)
(1).生在山南的林木。文选·左思〈招隐诗〉之一:“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阳木生於山南也。’”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惠风佇芳於阳林,醴泉涌溜於阴渠。” 唐 皎然 《读〈张曲江集〉》诗:“春杼弄緗綺,阳林敷玉英。”
(2).古地名。《文选·曹植〈洛神赋〉》:“容与乎 阳林 ,流眄乎 洛川 。” 李善 注:“ 阳林 ,一作 杨林 ,地名。生多杨,因名之。”
《漢語大詞典》:长薄(長薄)
绵延的草木丛。楚辞·招魂:“路贯 庐江 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王夫之 通释:“长薄,山林互望皆丛博也。”一说地名。见《楚辞》 王逸 注。《文选·陆机〈挽歌〉》:“按轡遵长薄,送子长夜臺。” 李周翰 注:“草木丛生曰薄。” 唐 王勃 《春思赋》:“桃花万骑喧长薄,兰叶千旗照平浦。”
《國語辭典》:汴梁  拼音:biàn liáng
地名。即今河南省开封县,汴梁曾为宋都,也称为「汴京」。
《漢語大詞典》:羽陵
古地名。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 雀梁 ,□蠧书于 羽陵 。” 郭璞 注:“谓暴书中蠹虫,因云蠹书也。”后以“羽陵”为贮藏古代秘籍之处。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蠹。” 隋 江总 《皇太子太学讲碑》:“紫臺秘典,緑帙奇文, 羽陵 蠹迹, 嵩山 落简;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槧,彫以緗素。”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曰:‘蟫有何义?’奏曰:‘臣闻出 羽陵 蠹书,曰白鱼虫也。’” 清 钱谦益 《有美一百韵》:“尽窥 羽陵 蠹,旁及 诺皋 儇。”
《漢語大詞典》:上留田
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上留田 ,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行至 上留田 孤坟何峥嶸!” 前蜀 贯休 《相和歌辞·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 ,蝥贼生,徒陟冈,泪峥嶸。”
《漢語大詞典》:高阙(高闕)
(1).高大的宫阙。后汉书·冯衍传下:“疏远壠亩之臣,无望高闕之下,惶恐自陈,以救罪尤。”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2).古地名。在今 内蒙古 杭锦后旗 西北。 阴山山脉 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 战国 赵武灵王 向北开拓疆土,沿 阴山 筑 长城 至此; 西汉 时 卫青 领兵出此,与 匈奴 右贤王作战。 北魏 置戍,隶 沃野镇 。史记·匈奴列传:“筑 长城 ,自 代 并 阴山 下,至 高闕 为塞。”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遂凌 高闕 ,下 鸡鹿 ,经磧卤,絶大漠。”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昔隶 李将军 ,十载事西戎。结车 高闕 下,极望见 云中 。”
《漢語大詞典》:五鹿
(1). 春秋 时地名。(1) 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 , 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预 注:“ 五鹿 , 卫 地。”(2) 晋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 杜预 注:“ 五鹿 , 晋 邑。”
(2).指 西汉 五鹿充宗 。(1)汉书·朱云传载, 充宗 通晓 梁立 。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 清 王涛 《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 。”(2)汉书·佞倖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
(3).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