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阳德(陽德)  拼音:yáng dé
1.阳气、生长万物之气。《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阳德衰则阴气胜,故常雨。」
2.月中德神。清。允禄等撰《钦定协纪辨方书。卷六。义例四。阳德》:「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漢語大詞典》:三经(三經)
(1).谓天时、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飭,君乃有国。” 郭沫若 集校:“三经,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风雨无违’,天时也;‘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春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 颜师古 注:“谓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周礼。 王安石 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词赋既罢,而士之所习者皆三经。所谓三经者,又非圣人之意,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广之,各有套括。”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 刘元刚 《三经演义》, 清 黄丕烈 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风、雅、颂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是为之三经。”
《漢語大詞典》:与地(與地)
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地,法地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事者以地” 唐 司马贞 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漢語大詞典》:地重
地利富厚。管子·侈靡:“地重人载,毁敝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是以下名而上实也。”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自 汧 雍 以东至 河 华 ,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为邪。” 张守节 正义:“言 关中 地重厚,民亦重难不为邪恶。”
《漢語大詞典》:时利(時利)
(1).天时和地利。列子·天瑞:“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
(2).一时的功利;当时的功利。《后汉书·朱浮传》:“兼以私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覻天巧。”
《國語辭典》:用天因地  拼音:yòng tiān yīn dì
顺应天时地利。指依据客观条件行事。《东观汉记。卷二三。公孙述载记》:「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漢語大詞典》:五毒草
草名。赤地利的别称。花叶如荞麦,根似狗脊。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赤地利。亦省作“ 五毒 ”。汉书·翟义传:“ 莽 尽坏 义 第宅……夷灭三族,诛及种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野葛、狼毒之属也。”
《国语辞典》:糊仔栽培  拼音:hú zǐ zāi péi
农业上增加土地利用及产量的方法。在某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另行播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与生长期,增加产量。也称为「套种」、「接替栽培」。
《国语辞典》:接替栽培  拼音:jiē tì zāi péi
农业上增加土地利用与产量的方法。在某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另行播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与生长期,增加产量。也称为「套种」、「糊仔栽培」。
《国语辞典》: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拼音:tiān wú sān rì qíng,dì wú sān lǐ píng
(谚语)天候不佳,地利贫瘠,作物成长不易。特指贵州一带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
《国语辞典》:土壤保持  拼音:tǔ rǎng bǎo chí
应用土地利用及管理方法,防止土壤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冲蚀,以维持土壤的天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