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9
典故
4
词典
48
分类词汇
186
佛典
1
共239,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窨井
隧蜂
火山岩
地下资源
硫磺泉
喷火山
泥火山
瀵尾
分蘖
番红花
基坑
采油
碧落黄泉
地垄
地下灌溉
《国语辞典》:
窨井
拼音:
yìn jǐng
上下水道或其他地下管线的工程,为便于检查、疏通而设置的井状通道。
分类:
地下
下管
管线
工程
检查
疏通
通道
《国语辞典》:
隧蜂
拼音:
suì fēng
一种蜜蜂。职司于地下造隧道贮蜜,以供幼虫之食饵。其体黑色,腹部卵形有光,长约四分。初秋时最多。
分类:
蜜蜂
职司
地下
隧道
幼虫
《国语辞典》:
火山岩
拼音:
huǒ shān yán
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地表附近冷却凝结所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分类:
地下
下岩
岩浆
出地
地表
附近
冷却
凝结
岩石
《国语辞典》:
地下资源(地下资源)
拼音:
dì xià zī yuán
埋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如煤、石油、金属、天然气、水等。
分类:
埋藏
地下
自然资源
石油
金属
天然气
《国语辞典》:
硫磺泉
拼音:
liú huáng quán
一种含硫化氢的温泉,与火山作用同期或火山作用后期地下岩浆库的热源释放有关。通常形成天然的温泉,有治疗皮肤病的功用。也称为「硫酸盐泉」。
分类:
硫化
温泉
后期
地下
下岩
岩浆
热源
释放
《国语辞典》:
喷火山(喷火山)
拼音:
pēn huǒ shān
指爆发时的火山。由地下喷出如火的熔岩,含砂砾、泥浆、水蒸汽等。
分类:
爆发
火山
地下
熔岩
《国语辞典》:
泥火山
拼音:
ní huǒ shān
地下深部的高压流体,沿著裂隙流经泥岩,并与地下水混合,泥质沉积物伴随甲烷气等气体向上喷出地表。地表形成类似火山的小锥体。
分类:
地下
高压
流体
裂隙
泥岩
《漢語大詞典》:
瀵尾
地下泉水。 清
钱谦益
《游黄山记》
之二:“冷泉下注,凉温齐和,瀵尾涌出,秽浊迸去。”
分類:
地下
泉水
《國語辭典》:
分蘖(分櫱)
拼音:
fēn niè
母植物地下的茎或根发生的不定芽,或禾本科作物如稻、麦在茎节所发生的分枝,称为「分蘖」。也称为「蘖条」、「根蘖」。
分類:
分蘖
禾本科
植物
地下
近地
地面
处所
分枝
《漢語大詞典》:
番红花(番紅花)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地下有鳞茎。秋末开花,淡紫色,着生于花茎顶端。花柱入药,称藏红花,有祛瘀生新、活血通经之功效。原产 欧洲 ,由 西藏 传入内地。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草四·番红花
》
:“番红花出西番 回回 地面及 天方国 ,即彼地红蓝花也。 元 时以入食饌用。”
分類:
多年生
草本
叶基
线形
地下
下有
鳞茎
《漢語大詞典》:
基坑
建筑工地在打地基或进行地下施工时挖掘的槽或坑。也称“基槽”
分類:
建筑
工地
地基
行地
地下
下施
施工
工时
挖掘
《漢語大詞典》:
采油
开采地下油层中油的工艺方法。油举升到地面需靠油藏本身的能量或人工补充的能量,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多样的,故使采油方法多样化。可分为自喷法和人工举升法(常用泵抽法)两大类。
分類:
开采
采地
地下
到地
地面
本身
能量
人工
补充
《國語辭典》:
碧落黄泉(碧落黃泉)
拼音:
bì luò huáng quán
碧落,天空。黄泉,地底下。碧落黄泉指从天上到地下。语本唐。
白居易
〈
长恨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用以形容上天下地,无所不包的范围。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荷君王不弃,念切思专,碧落黄泉,为奴寻遍。」
分類:
青天
天
黄泉
地下
泉水
迷信
阴间
《漢語大詞典》:
地垄(地壠)
(1).地下通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
:“因 忠王 队内贪获马匹,未得入城,即被紧闭城门,復经开挖地壠,攻入 杭城 。”
(2).耕地时翻起的或在耕地上培起的成行土埂。 魏巍
《东方》
第一部第三章:“他耕的地,不论地垅多长,比木匠打的墨线还直。”
分類:
耕地
地下
下通
通道
太平天国
地上
成行
土埂
《漢語大詞典》:
地下灌溉
又称“渗灌”。将灌溉水引入地下,湿润根区土壤的灌溉。有暗管灌溉和潜水灌溉。前者灌溉水借设在地下管道的接缝或管壁孔隙流出渗入土壤;后者通过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由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地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占用耕地,便于管理,但表土湿润不足,不利于苗期生长。
分類:
灌溉
水引
引入
入地
地下
湿润
土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