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真韵》:在身
宋书王僧达传有志于学无独见之敏有务在身无偏鉴之识管子恭逊敬爱身之粉泽也故在身则荣去身则辱也
分类:在身
《漢語大詞典》:自在身
佛教语。谓心离烦恼、舒适自在的身躯。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一:“高卧閒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景德传灯录·龙树尊者:“尊者復於坐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漢語大詞典》:见在身(見在身)
谓至今健在的身体。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 宋 苏轼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黄鸡催晓凄凉曲,白髮惊秋见在身。”
《漢語大詞典》:远在儿孙近在身(遠在兒孫近在身)
旧谓作恶人迟早会得到报应。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做的箇安自己损他人……我则怕远在儿孙近在身。”
《漢語大詞典》:在身官
现任官职。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 軾 。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吴元济:“﹝ 元和 ﹞九年十月,以 李光颜 为忠武节度 光 蔡 等州招抚使,十年正月,詔夺 元济 在身官。”
《国语辞典》:一技在身  拼音:yī jì zài shēn
拥有某种技能或专长。如:「积财千万,不若一技在身。」
《国语辞典》:恫瘝在身  拼音:tōng guān zài shēn
对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形容爱民殷切。也作「恫瘝在抱」、「痌瘝在抱」。
《漢語大詞典》: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國語辭典》:花红(花紅)  拼音:huā hóng
1.旧俗遇有喜庆吉事,喜用插金花、披红绸来表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2.本指喜庆时赏赐给他人的钱物,后泛指犒赏物及奖金。《平妖传》第二二回:「只要男家财礼多,并望花红谢礼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将来见了煤,赚了钱,怎样拆给他花红,怎样谢给他酬劳?」
3.企业团体所分的红利。
《國語辭典》:红利(紅利)  拼音:hóng lì
企业之盈馀分享给经理人或员工的部分。
《國語辭典》:披衣  拼音:pī yī
穿衣。晋。陶渊明〈移居〉诗:「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红楼梦》第五二回:「二人才叫时,宝玉已醒了,忙起身披衣。」
《國語辭典》:随身(隨身)  拼音:suí shēn
1.带在身上。《西游记》第二九回:「我这耙,虽然粗夯,实是自幼随身之器。」
2.跟在身边。《红楼梦》第四八回:「派下薛蟠之乳父老苍头一名,当年谙事旧仆二名,外有薛蟠随身常使小厮二人。」
《國語辭典》:心腹  拼音:xīn fù
1.心和腹。《战国策。秦策三》:「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
2.比喻忠诚。《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
3.比喻要害。《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乃诏嚣当从天水代蜀,因此欲以溃其心腹。」
4.亲信可靠的人。《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欢喜,将左右一概先遣回去,只留两个心腹小童牵马。」
《國語辭典》:蓑衣  拼音:suō yī
蓑草编成的雨衣。唐。张志和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词:「青箬笠,绿蓑衣。」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我这蓑衣、斗笠,放在这里。」也作「蓑衣」。
《國語辭典》:蓑衣(簑衣)  拼音:suō yī
蓑草编成的雨衣。宋。徐照〈分题得渔村晚照〉诗:「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红楼梦》第四五回:「只见宝玉头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也作「蓑衣」。
《國語辭典》:抱病  拼音:bào bìng
身上有病。《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儒林外史》第一回:「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去,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也作「抱恙」。
《國語辭典》:官身  拼音:guān shēn
1.身任公职的人。宋。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閒〉词:「官身几日閒,世事何时足?」
2.元明时代的妓女,按例须列名于官府,随时听候徵调,称为「官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此时太学固然得第,盼奴还是个官身,却就娶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