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在朝(1587年8月28日—1646年6月27日),字长孺,号广乘,湖北监利红城乡白家湾村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中五十九名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三甲第四十名进士,天启六年(1626年)授福清知县,崇祯三年(1630年)转国子助教。崇祯五年(1632年)年转户部江西司主事,次年升户部郎中,差山海关督饷,崇祯七年(1634年)升保定府知府。转易州兵备道,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入清后不仕。
《國語辭典》:习以成俗(習以成俗)  拼音:xí yǐ chéng sú
因长期习染而成为习俗。《魏书。卷四八。高允传》:「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也作「习以成风」。
《國語辭典》:心在魏阙(心在魏闕)  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楼观,其下两旁悬布法令,因用以代称朝廷。语本《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心在魏阙指不论身在何处,仍关心国事。也作「心瞻魏阙」、「心驰魏阙」、「心存魏阙」。
《国语辞典》: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拼音:cháo xiān mín zhǔ zhǔ yì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国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韩共在朝鲜半岛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所建立的国家,即一般所谓的北韩。富于矿产及水利,工业发达,首都为平壤。
《国语辞典》:廷争面折(廷争面折)  拼音:tíng zhēng miàn zhé
臣子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也作「面折廷争」。
《国语辞典》:屠牛朝歌  拼音:tú niú zhāo gē
姜子牙未受周文王赏识时,曾在朝歌以杀牛为生。典出《武备志。兵诀评。尉缭子。武议》。后用来比喻贤德之士尚未被赏识任用。也作「朝歌鼓刀」。
《国语辞典》:秉笏披袍  拼音:bǐng hù pī páo
手拿笏板,身披官服。指在朝为官。《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國語辭典》:大庭广众(大庭廣眾)  拼音: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如:「他常在大庭广众间高谈阔论。」《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也作「广庭大众」、「广众大庭」。
《漢語大詞典》:辞见班(辭見班)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仗入,通事舍人引 攸绪 就位, 攸绪 趋立辞见班中,再拜如常仪。” 胡三省 注:“凡百官自中朝出为外官赴朝辞,自外官入朝覲者引入见,其辞见者不与百官序班,自为班立,谓之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栾巴噀酒(欒巴噀酒)
东汉 成都 人 栾巴 ,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 成都 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后用为救火典。 五代 李瀚 《蒙求》:“ 欒巴 噀酒, 偃师 舞木。”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世传 欒巴 噀酒水救火,而后汉书·方术传噀酒救火者 樊英 、 郭宪 ,横非 欒巴 也。”
《國語辭典》:面折廷争(面折廷爭)  拼音:miàn zhé tíng zhēng
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也作「廷争面折」。
《漢語大詞典》:陆凯贵盛(陸凱貴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皓 问丞相 陆凯 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 皓 曰:‘盛哉!’ 陆 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后因以“陆凯贵盛”为在朝贵盛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 陆凯 贵盛, 干木 富义。”
分類:在朝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