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迹(靈蹟)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漢語大詞典》:前圣(前聖)
古代圣贤。《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 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朞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粲粲 元道州 ,前圣畏后生。”
分類:圣贤
《國語辭典》:羹墙(羹牆)  拼音:gēng qiáng
比喻对先贤前辈的仰慕和怀念。参见「羹墙见尧」条。
《漢語大詞典》:灵苗(靈苗)
(1).指传说中的仙草。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 宋 陆游 《有客》诗:“灵苗生絶壁,光景中夜发,劚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明杨珽《龙膏记·买卜》:“云竇采灵苗,月府舂霞髓,他不比那寻常草根木蕊。”
(2).指珍奇美观的植物。 唐 路德延 《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元 刘诜 《石菖蒲》诗:“盆池有灵苗,石罅忘偪仄。”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恐毒草之损灵苗,芟夷务尽。”
(3).圣贤的后裔。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夫子姓 孔 氏,讳 邱 字 仲尼 , 鲁国 邹 人也。帝 天乙 之灵苗。” 天乙 , 成汤 。
(4).比喻反应最灵敏的部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國語辭典》:法象  拼音:fǎ xiàng
天地间的一切现象。《易经。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漢語大詞典》:唐文
指古代圣贤的礼乐制度。唐,指 唐尧 。后汉书·崔駰传:“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 李贤 注:“ 孔子 曰:‘大哉 尧 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故言 唐 文。”
《漢語大詞典》:玄晏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文选·陆机〈演连珠〉:“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
《漢語大詞典》:由圣(由聖)
谓效法圣贤。《书·君陈》:“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孔丛子·杂训:“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
分類:效法圣贤
《漢語大詞典》:灵仪(靈儀)
(1).神灵或圣贤的图像。 南朝 梁武帝 《舍事道法诏》:“啟瑞迹於天中,烁灵仪於像外。”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灵仪若在,列配如初。”宋史·乐志十五:“珍金铸像灵仪睟,集福庇烝民。”
(2).死者的遗像。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用:“因设灵仪,招魂以葬。”
(3).出殡时的仪仗。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配礼归清庙,灵仪出直城。”
《漢語大詞典》:贤裔(賢裔)
圣贤的后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见这班人都是圣门贤裔,心中十分敬重。”清史稿·职官志二:“ 东野氏 及圣门各贤裔,由 衍圣公 达部上名,餘各报部云。”
分類:圣贤后代
《漢語大詞典》:河目
上下眶平正而长的眼睛。古以为圣贤相貌。《孔子家语·困誓》:“ 孔子 适 郑 ,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郭门外。或人谓 子贡 曰:‘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 王肃 注:“河目,上下匡平而长。” 唐 颜真卿 《郭公庙碑铭》:“﹝府君﹞河目电照,虬鬚蝟磔,进退闲雅,望之若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仰覩龙颜河目,如日方昇。”参见“ 河目海口 ”。
《漢語大詞典》:河目海口
上下眶平正而长的眼睛,大而深的口。古以为圣贤相貌。《诗·大雅·生民》“ 后稷 呱矣” 唐 孔颖达 疏:“异之於人,犹有奇表异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文王 之四乳龙颜之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 弓伯长 河目海口,食禄千鐘。”
《漢語大詞典》:马口(馬口)
(1).马的嘴。诗·小雅·采芑“约軧错衡,八鸞瑲瑲” 宋 朱熹 集传:“铃在鑣曰鸞,马口两旁各一,四马故八也。”
(2).骨相用语。指人的嘴像马的嘴,是帝王圣贤的特征之一。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传言 黄帝 龙颜…… 周公 背僂, 皋陶 马口。”
(3).方言。指尿道口。《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他最苦的是每次小便,那马口里面就如上刀山一般的割痛。”
《漢語大詞典》:耽道
(1).谓乐守圣贤之道。 晋 张华 《励志诗》:“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2).指爱好道术。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天寳 中,处士 崔玄微 洛苑 东有宅,耽道,饵木伏苓三十载。因药尽,领童僕入 嵩山 採之。”
《漢語大詞典》:体二(體二)
谓效法 颜渊 、 冉有 。泛指效法圣贤。《文选·李康〈运命论〉》:“虽 仲尼 至圣, 颜冉 大贤,揖让於规矩之内,誾誾於 洙 泗 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軻 、 孙卿 ,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张铣 注:“ 孟 孙 二子体法 颜冉 ,故云体二;志望 孔子 之道,故云希圣。”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
《國語辭典》:先古  拼音:xiān gǔ
1.上古。《韩非子。说疑》:「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当今之世将安用之?」
2.先祖。《礼记。祭义》:「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3.圣贤之道。《淮南子。脩务》:「目未尝见礼节,耳未尝闻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