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板结(板結)  拼音:bǎn jié
土壤因结构不良,缺乏有机质,以致灌溉或降雨后土质变硬,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称为「板结」。
《漢語大詞典》:保墒
保持土壤的一定水分,以利农作物生长发育。保墒的主要方法是耙地、中耕或增加地面覆盖物。如:积雪保墒。
《漢語大詞典》:地下灌溉
又称“渗灌”。将灌溉水引入地下,湿润根区土壤的灌溉。有暗管灌溉和潜水灌溉。前者灌溉水借设在地下管道的接缝或管壁孔隙流出渗入土壤;后者通过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由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地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占用耕地,便于管理,但表土湿润不足,不利于苗期生长。
《國語辭典》:地下水  拼音:dì xià shuǐ
地面下的水。是雨水和其他地表水渗入地下,聚积在土壤或岩层的空隙中形成。
《漢語大詞典》:地带性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环境在地表呈带状伸展,并按一定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广义的理解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前两者又合称水平地带性。狭义的理解仅指纬度地带性。
《漢語大詞典》:地老虎
一种夜蛾的幼虫,形似蚕,灰褐色,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吃作物的根和苗,主要危害棉花。
《漢語大詞典》:底土
指心土层下面的一层质地紧密的土壤。
《漢語大詞典》:底墒
指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水分。如:蓄足底墒。
《漢語大詞典》:趁墒
谓趁着土壤有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王汶石 《土屋里的生活》:“午后,地面渐渐酥松,正是播棉时节。各社都趁墒抢种。”
《漢語大詞典》:垂直地带性
指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及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增加而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主要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引起,也与不同高度和坡向的水分条件变化有关。
《漢語大詞典》:抢墒(搶墒)
指趁土壤湿润时突击播种。 康濯 《东方红》第十章三:“地里刚完,场还没净,又下了一场好雨;人们赶着收好麦子,便又抢墒种麦茬。”
《漢語大詞典》:失墒
土壤失去了适合种子发芽或作物生长的湿度。如:受旱程度正在迅速加深,已经抢救的作物也会很快脱水或失墒,有再度受旱的可能。
《國語辭典》:湿度计(溼度計)  拼音:shī dù jì
测量空气中湿度的仪器。
《國語辭典》:水土流失  拼音:shuǐ tǔ liú shī
土壤受到水流、风力等外力而流失的现象。此易造成河道淤塞、土地贫瘠等灾害。
《漢語大詞典》:砂壤
沙质的土壤。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一章:“这里是砂壤质红壤地带,公路蜿蜒,好像一条红色的带子。”
分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