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图书馆(圖書館)  拼音:tú shū guǎn
将各种图书、资料加以蒐集、组织、保存,供群众阅览参考的机构。
《漢語大詞典》: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国语辞典》:影像图书馆(影像图书馆)  拼音:yǐng xiàng tú shū guǎn
收集影像资料的图书馆。
《国语辞典》:音乐图书馆(音乐图书馆)  拼音:yīn yuè tú shū guǎn
提供许多音乐资料的图书馆或网站。
《国语辞典》:巡回图书馆(巡回图书馆)  拼音:xún huí tú shū guǎn
将图书馆的藏书以汽车运送各处,预先公告停靠的时间及地点,居民可依公告前往借阅。为一种推广阅览图书的措施。台湾地区曾一度实施,现已废除。美国此制亦颇发达。
《国语辞典》:北平图书馆(北平图书馆)  拼音:běi píng tú shū guǎn
座落于北平北海的西岸,占地约七十多亩,全是中国式的建筑,古色古香,清幽美丽。馆内设有四库室、善本书库、模型室、舆图室,藏书丰富,约七百多万册。
《国语辞典》:电影图书馆(电影图书馆)  拼音:diàn yǐng tú shū guǎn
收集、保存各类电影及提供电影有关资讯,以作为研究、鉴赏的机构。也称为「电影博物馆」。
《国语辞典》:儿童图书馆(儿童图书馆)  拼音:ér tóng tú shū guǎn
专为儿童设立,供儿童阅览书籍的图书馆。西元一八八五年由美国汉那威女士(E.S.Han-away)首先创立。
《国语辞典》: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拼音:gōng gòng tú shū guǎn
由地方政府所设立,为一般民众服务的图书馆。任务在于推行社会教育,传播知识,提高社区文化及倡导读书风气。
《国语辞典》:多媒体光碟图书馆(多媒体光碟图书馆)  拼音:duō méi tǐ guāng dié tú shū guǎn
存放大量多媒体光碟并提供线上浏览的图书馆。
《国语辞典》: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  拼音:tú shū guǎn zì dòng huà
图书馆中所有图书资料均能在电脑运作下传送,而且将编目、检索、出纳管理等服务项目全完纳入资讯系统由电脑处理,称为「图书馆自动化」。
《国语辞典》:图书馆周(图书馆周)  拼音:tú shū guǎn zhōu
图书馆界在每年十二月第一周所举办的各项宣传活动。目的在激发群众的读书兴趣,并提高人们利用图书馆的频率。
《国语辞典》:图书馆学(图书馆学)  拼音:tú shū guǎn xué
有系统的研究图书馆组织,及其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北京大学图书馆
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12年随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而改称北京大学图书部,1931年改现名。截止80年代末,馆藏图书三百五十余万册。
《漢語大詞典》: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