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安国(安國)
(1).使国家安定。《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预 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应天顺命安国济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齐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古国名。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为 昭武 诸国之一。
(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5).复姓。 汉 有 安国少季 。见《史记·南越列传》。
(2).安定的国家。《吕氏春秋·大谕》:“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古国名。故地在今 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 布哈拉 一带。为 昭武 诸国之一。
(4).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
(5).复姓。 汉 有 安国少季 。见《史记·南越列传》。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骈字类编》:一国(一国)
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诗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左 传:狐裘厖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孟子: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史记秦本纪:由余笑曰: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 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后汉书韩传: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国焉。 管子: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又春秋繁露:天执其道,为万物主。君执其常,为一国主。
又盐铁论: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次禄养,下以力。宋玉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潘尼乘舆箴:书美康哉,易贵金兰。有皇一国,敢告纳言。庾信崔说神道碑: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 李益赠宣大师诗: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李商隐牡丹诗: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又春秋繁露:天执其道,为万物主。君执其常,为一国主。
又盐铁论: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次禄养,下以力。宋玉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潘尼乘舆箴:书美康哉,易贵金兰。有皇一国,敢告纳言。庾信崔说神道碑: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 李益赠宣大师诗: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李商隐牡丹诗: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