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民生产毛额(国民生产毛额)  拼音:guó mín shēng chǎn máo é
一国在一年里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英文缩写为GNP。
《国语辞典》: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生活须知)  拼音:guó mín shēng huó xū zhī
由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负责,经各方集思广益研订而成,分一般守则、食、衣、住、行、育乐六章,规定国民应遵行的生活礼仪。民国五十七年五月一日,正式颁布施行。
《国语辞典》:国民所得毛额(国民所得毛额)  拼音:guó mín suǒ dé máo é
一国在一定期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后财货与劳务的总和。
《国语辞典》:国民义务教育(国民义务教育)  拼音:guó mín yì wù jiào yù
全体国民所应接受的基本教育。自民国五十七学年度开始,我国义务教育由六年延至九年,前六年为国民小学,后三年为国民中学。民国七十一年四月三十日,立法院通过「强迫入学修正案」,明定六岁到十五岁国民应强迫接受国民教育,否则得科父母或监护人新台币三百元以下罚锾,并得连续科罚至入学为止。其宗旨在培养健全国民,使具有基本的生活知能及国民道德。
《国语辞典》:乙种国民兵役(乙种国民兵役)  拼音:yǐ zhǒng guó mín bīng yì
凡经徵兵检查,区分为甲、乙等体位之男子,应服常备兵现役,或补充兵现役,其超额者即服甲种国民兵役,再超额者,或经徵兵检查其体位为丙等者,均服乙种国民兵役。
《国语辞典》:国民权(国民权)  拼音:guó mín quán
专属于本国国民,外国人不能享受的权利,如请愿、诉愿、诉讼、受教育等权利。
《国语辞典》:国民车(国民车)  拼音:guó mín chē
平价小汽车。特色是车型单一、售价低、省油、轻便等。如德国的VW公司所产的金龟车就是最佳典范。
《国语辞典》:国民兵(国民兵)  拼音:guó mín bīng
1.国民皆兵的制度,凡行徵兵制度的国家,国民届满一定的年龄,即应服国民兵役,为最快速、最经济的备兵办法。事变之际,如后备兵役不足时,即召集国民兵役,补充其缺额,或另组国民军。
2.依国家法令规定而服国民兵役的人。
《漢語大詞典》:国民党(國民黨)
中国国民党的简称,是建立于 民国 初年的资产阶级政党。1912年8月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派而成。成员复杂。奉 孙中山 为理事长,党务由 宋教仁 主持。修改同盟会的革命政纲,提出“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被 袁世凯 强行解散。1914年7月 孙中山 在 日本 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 孙中山 任总理期间,主张实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建国大纲》
《國語辭典》:国民经济(國民經濟)  拼音:guó mín jīng jì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与其他经济部门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总体,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经济指标来指涉。
《漢語大詞典》:国民收入(國民收入)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如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遵循不同的分配原则。
《國語辭典》:国民性(國民性)  拼音:guó mín xìng
也称为「民族性」、「民族性格」。参见「民族性」条。
《高级汉语词典》:国民政府  拼音:guó mín zhèng fǔ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分类:国民政府
《漢語大詞典》:军国民主义(軍國民主義)
见“ 军国主义 ”。
《國語辭典》:军国主义(軍國主義)  拼音:jūn guó zhǔ yì
一种以军事领导政治,以武德为立国基础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对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则肆意掠夺、扩张势力范围、主动挑起战争,以并吞邻国。如二次大战前夕的日本和德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