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有(國有)  拼音:guó yǒu
属于国家所有的。如:「国有铁路」、「国有财产」。
《漢語大詞典》:有国有家者
诸侯和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国语辞典》:收归国有(收归国有)  拼音:shōu guī guó yǒu
徵收私人的财产归属于国家所有。如:「为了扩建机场,政府打算将附近的土地收归国有。」《清史稿。卷二五。宣统本纪》:「七月壬申,赵尔丰奏铁路收归国有,川民仍多误会,相率要求。」
《国语辞典》:国有财产(国有财产)  拼音:guó yǒu cái chǎn
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财产。即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或由于权力行使、预算支出、接受捐赠所取得的财产。可分为公用财产及非公用财产,前者由各使用机关管理,后者由国有财产局管理。如:「这片林地是国有财产,不可任意开垦。」
《国语辞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拼音:guó yǒu guó fǎ,jiā yǒu jiā guī
每一个国家与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律与家规。意指必须按照制定或存在的法律规矩做事。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知道这事须依规定办理,任谁来都一样。」
《国语辞典》:土地国有(土地国有)  拼音:tǔ dì guó yǒu
1.一种土地改革。主张凡山林、沼泽、水利、矿场等非私人土地,都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管理开发。
2.主张一国之内的土地,皆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管理与开发之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土地公共化的相关论述。
《国语辞典》:国有林(国有林)  拼音:guó yǒu lín
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其林地内的树木皆属国有,不可任意砍伐。相对于私有林而言。
《漢語大詞典》:国有化(國有化)
把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国家所有。
《漢語大詞典》:国有制(國有制)
国家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国家占有的形式。 毛泽东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将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是有矛盾的,这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國語辭典》:清明  拼音:qīng míng
1.清澈明净。《荀子。解蔽》:「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唐。元稹〈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2.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诗经。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3.精神清朗。如:「神志清明」。《淮南子。主术》:「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
4.声音清澈响亮。唐。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三首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5.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四月五日或六日。
《漢語大詞典》:清明风(清明風)
谓东南风。《淮南子·天文训》:“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史记·律书:“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
分類:东南风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漢語大詞典》:草头(草頭)
(1).草端。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词:“遥忆 王 谢 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
(2).也叫草字头。汉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顶端作“卄”者,概称草头。《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
(3).草寇的头领。《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羣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餘万。”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苦相持一万阵,恶战九千场,全凭着竹节鞭,生併了些草头王。”《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不是这四员将来 乌龙岭 厮杀,有分教: 清溪县 裡,削平哨聚贼兵; 帮源洞 中,活捉草头天子。”
(4).万位数的隐称。旧时往往用以代“万”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么,我先打一个电话找 陆匡时 来,--谋事在人;我们化一个草头,也许可以提前两天。”
(5).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对苜蓿的俗称。《农谚选》:“稻、麦、草头轮流种,九成变做十成收。”
《國語辭典》:国忧(國憂)  拼音:guó yōu
国家的忧患,国难。《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五》:「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漢語大詞典》:虞芮
周 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 周 求 西伯 姬昌 平断。《诗·大典·緜》:“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史记·周本纪:“於是 虞 芮 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 周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虞 芮 之人未见 西伯 ,皆慙,相谓曰:‘吾所争, 周 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但当先令而后诛,得情而勿喜,使 伯氏 无怨於失邑, 虞 芮 知耻而无讼耳。” 明 李东阳 《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迭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欲令 虞 芮 成礼让,不遣 秦 越 相讥訶。”
《國語辭典》:祭告  拼音:jì gào
古时国有大事,祭神而告之。《郎潜纪闻初笔。卷一二。遣官祭告岳渎》:「康熙丙子正月,天子为元元祈福,遣大臣分行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