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主(國主)  拼音:guó zhǔ
1.一国的君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
2.对皇帝的贬称。《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时显德五年也。」
《国语辞典》:犹太复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  拼音:yóu tài fù guó zhǔ yì
犹太人在故乡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独立自主国的信念。西元一八九七年,奥地利人赫茨尔在瑞士巴尔塞召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起草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巴尔塞纲领,宣称「犹太复国主义所追求的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受到公法保护的家园」。二次大战后,犹太民族终于在中东建立以色列。
《國語辭典》:爱国主义(愛國主義)  拼音:ài guó zhǔ yì
凡事以国家利益为主,并视爱国为理想道德情操的思维,这种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与效忠崇拜,则与国族主义建构有关,常使用祖国、同胞等拟亲族的论述与词汇。
《漢語大詞典》: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国际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坚持和维护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支持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漢語大詞典》:大国主义(大國主義)
即大国沙文主义。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分類:大国
《國語辭典》:帝国主义(帝國主義)  拼音:dì guó zhǔ yì
近代欧洲国家开始殖民征服其他地区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思想与行为,指基于军事、经济等优势,将权力及控制延伸到其他国家,趁机扩张其领土,并强化彼此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配与从属关系。
《漢語大詞典》: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國語辭典》:军国主义(軍國主義)  拼音:jūn guó zhǔ yì
一种以军事领导政治,以武德为立国基础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对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则肆意掠夺、扩张势力范围、主动挑起战争,以并吞邻国。如二次大战前夕的日本和德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