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穿腹
围棋术语。谓向中腹下子。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岌嶪。”
《國語辭典》:棋圣(棋聖)  拼音:qí shèng
棋艺精湛,无可匹敌的下棋好手。《抱朴子。内篇。辨问》:「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
《漢語大詞典》:揪枰
楸枰。借指围棋。 元 薛昂夫 《蟾宫曲·题烂柯石桥》曲:“甚神仙久佔巖桥,一局揪枰,满耳松涛。引得樵夫,旁观不觉。”
分類:围棋
《國語辭典》:反扑(反撲)  拼音:fǎn pū
由挨打或消极抵抗的弱势局面转变成主动的强势攻击。如:「人类如果再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终将遭受大自然的反扑。」
《漢語大詞典》:博棋
指围棋子。 宋 陆游 《暴雨》诗:“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僧绰采蜡烛作凤凰:“ 僧虔 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分類:围棋棋子
《漢語大詞典》:侧楸(側楸)
(1).用揪木片纵横侧排而成的围棋盘。说郛卷十引 后蜀 马鉴 《续事始·侧楸碁局》:“自古有碁即有碁局,唯侧楸之製出 齐 武陵王 曄 ,始令破楸木为片,纵横侧排,以为碁局之图。”
(2).泛称棋局。 唐 李洞 《对棋》诗:“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
《漢語大詞典》:夹食(夾食)
古棋戏。今民间仍有此戏,以围棋子为之。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夹食者,二人黄黑各十七棊,横列於前,第四道上,甲乙迭推,二棊夹一为食棊,不得食两,不得边食,不由道则不行。”
《漢語大詞典》:棋坛
指围棋、象棋等棋类运动界。例如:棋坛老将。
分類:围棋象棋
《漢語大詞典》:势子(勢子)
(1).架势,姿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听得这轰的一声,就很有几个抖了一抖,吐出舌头的,还有举起双手,做势子去挡的。”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五:“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分类字锦》:犀枰
梁武帝 围棋赋 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元玉。
分类:围棋
《分类字锦》:悬劫(悬劫)
元稹 酬叚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诗 悬劫偏深猛,回征特崄巇。
分类:围棋
《國語辭典》:做眼  拼音:zuò yǎn
做向导或探报消息。《水浒传》第一八回:「当下便差八个做公的,一同何涛、何清,连夜来到安乐村,叫了店主人做眼,径奔到白胜家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沈公沈婆得那贼道东西,替他做眼,一夥人干这等事,如何不做手脚?」
《國語辭典》:做活  拼音:zuò huó
1.工作以谋生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所生一子,名唤邱长儿,年十四岁,资性愚鲁,尚未会做活,只在家中走跳。」
2.妇女从事针线工作。《红楼梦》第三二回:「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
《漢語大詞典》:作罫
围棋术语。谓在一片棋中“做眼”以求活局的棋术。 汉 桓谭 《新论》:“世有围棋之戏……下者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於小地。”
《分类字锦》:覆图(覆图)
分类: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