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困穷(困窮)  拼音:kùn qióng
1.困苦贫穷。《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遇著舍下困穷的亲戚朋友,娄老伯便极力相助。」
2.困难艰危。《吕氏春秋。仲春纪。情欲》:「德义之缓,邪利之急。身以困穷,虽后悔之,尚将奚及?」
《漢語大詞典》:重困
谓加重困苦。史记·平準书:“冶铸煑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汉书·武帝纪:“遣博士 中 等分循行,諭告所抵,无令重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此士之所以重困,而廉耻之心毁也。”
双重困苦。国语·晋语二:“内困於父母,外困於诸侯,是重困也。”
《國語辭典》:穷困(窮困)  拼音:qióng kùn
生计窘迫或境遇艰难。《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漢語大詞典》:民困
(1).民众的困苦。逸周书·酆保:“五祥:一君选择,二官得度,三务不舍,四不行赂,五察民困。”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一:“闻道朝廷罢 上都 ,中原民困尚难苏。”
(2).民众困厄。史记·宋微子世家:“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李同 曰﹞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钟磬自若。使 秦 破 赵 ,君安得有此?使 赵 得全,君何患无有?”
《國語辭典》:困苦  拼音:kùn kǔ
贫困、艰苦。如:「对比过去所经历的困苦生活,他益发珍惜当下的幸福。」《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
《漢語大詞典》:久困
(1).长期困厄。汉书·贾捐之传:“民众久困,连年流离。”《说岳全传》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伟,决非久困之人。”
(2).长期围困。清史稿·辅国恪僖公察尼传:“宜於湖水涸后,围以木栰,立桩列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
《國語辭典》:困人  拼音:kùn rén
1.困苦的人。《左传。襄公九年》:「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之。国无滞积,亦无困人。」
2.使人疲倦。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天气困人,我且去歇息咱。」
分類:困苦困倦
《國語辭典》:贫困(貧困)  拼音:pín kùn
贫苦而景况困难。《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涂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
《漢語大詞典》:困弊
困顿疲惫。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民之困弊,咎生於此。”旧唐书·李密传:“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困弊。”
分類:困顿疲惫
《國語辭典》:困乏  拼音:kùn fá
1.贫困窘迫。《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2.劳倦。《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
《國語辭典》:坐困  拼音:zuò kùn
坐守一隅,苦无出路。《清史稿。卷二二二。王杲传》:「王杲以贡市绝,部众坐困,遂纠土默特、泰宁诸部,图大举犯辽、沈。」
《國語辭典》:困顿(困頓)  拼音:kùn dùn
1.疲困劳累。如:「旅途困顿」。
2.困苦窘迫。如:「生活困顿」。
《國語辭典》:困踬(困躓)  拼音:kùn zhì
境遇艰难不顺利。《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萧颖士传》:「是时外夷亦知颖士之名,……其名动华夷若此。终以诞傲褊忿,困踬而卒。」唐。白行简《李娃传》:「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國語辭典》:春困  拼音:chūn kùn
时值春季,精神困倦。宋。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文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红楼梦》第五九回:「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
《骈字类编》:日困
越语范蠡曰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