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因果
因何
因山
多因
因是
近因
因任
因革
因仍
因地
后因
盖因
事因
因天
时因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结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关连。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断了。」
2.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谓因和果。佛教认为一切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遭遇,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果,而过去意志行为则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间是相对的关系。《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传》:「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3.缘由。《红楼梦》第六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國語辭典》:因果报应(因果報應)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未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
《国语辞典》:因何  拼音:yīn hé
为什么。《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请示老师,这话因何说起?」
《分类字锦》:因山
左思蜀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阻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分类:因山关塞
《国语辞典》:多因  拼音:duō yīn
多半。语气较肯定。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桩事其中必有暗昧,你与我仔细究问,多因是我夫人做下违条犯法也。」元。朱庭玉〈夜行船。晓角梅花三弄曲套。离亭煞〉:「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也作「多应」。
《漢語大詞典》:因是
犹因此。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余谓 吴 师压 鲁 , 鲁 亡无日, 有若 视父母之邦阽危如此,义气所激,愿与宵攻之列,使诚因是而死,得死所矣。”《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弟去 无为军 打听,正撞见这个兄弟出来喫饭,因是得知备细。”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门生并不会作八股文章,因是后来穷之无奈,求个馆也没得做。”
分類:因是因此
《國語辭典》:近因  拼音:jìn yīn
与结果有直接关系的原因。
《漢語大詞典》:因任
(1).谓根据才能加以任用。庄子·天道:“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 王先谦 集解:“因材授任。”
(2).依据;顺应。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
(3).谓沿袭旧职。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人当知足:“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 绍熙 之末,以新天子临御,未敢遽有请,故 玉隆 秩满,只以本官职居里。乡袞 赵子直 不忍使絶禄粟,俾之因任。”
《國語辭典》:因革  拼音:yīn gé
因袭变革。《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虽遭遇异涂,因革殊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漢語大詞典》:因仍
犹因袭,沿袭。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文自 咸通 后,流散不復雅,因仍歷 五代 ,秉笔多艷冶。”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天下事因仍者易为功,创始者难为力。”
分類:因袭沿袭
《國語辭典》:因地  拼音:yīn dì
原因、缘由。《水浒传》第二六回:「小人并然不知前后因地,忽于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开茶坊的王婆来呼唤小人,殓武大郎尸首。」也作「因依」。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结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关连。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断了。」
2.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谓因和果。佛教认为一切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遭遇,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果,而过去意志行为则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间是相对的关系。《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传》:「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3.缘由。《红楼梦》第六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骈字类编》:后因(后因)
云笈七签见前色下
分类:后因
《高级汉语词典》:盖因
因为
《國語辭典》:事因  拼音:shì yīn
事情的原委、因由。《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霍存独自一个走回寨上来报事因。」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小人一一说真情,元帅从头听事因。」
分類:原委因由
《分类字锦》:因天
管子天因人圣人因天
分类:因天
《漢語大詞典》:时因(時因)
因时。谓因时而动。管子·幼官:“时因,胜之终;无方,胜之几。”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时因当作因时。”
分類: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