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冲西撞(東衝西撞)
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杨朔 《铁骑兵》:“他带着这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國語辭典》:颠沛流离(顛沛流離)  拼音:diān pèi liú lí
遭受挫折,生活困迫不安。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儿长大时年,交付他收执依然,遮莫杀颠沛流离,休迷失水木根源。」《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至于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惊风骇浪,更自可怜。」也作「流离颠沛」。
《漢語大詞典》:跑滩(跑灘)
方言。无固定职业,四处飘流混日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三:“他也曾读过书,因为性情不近,读到十五岁,还未把‘四书’读完;一旦不爱读了,便溜出去,打流跑滩。” 沙汀 《祖父的故事·巡官》:“巡官忤逆地嚷叫道:‘我明天就出门跑滩好了!’” 吴因易 《梨园谱》第八章:“那还由他两口子?这个有我呢,不干,除非去跑滩!”
《漢語大詞典》:跑滩匠(跑灘匠)
方言。指四处流浪无固定职业的人。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我也曾把我几个闹得喧喧赫赫的长官的八字,隐到找人算过,都不算啥子了不起的命,跟我们一伙多年当丘二当跑滩匠的,还不是差不多,可是别人何以就爬了上去呢?” 沙汀 《祖父的故事·和合乡的第一场电影》:“你怕我是跑滩匠么,都是邻封码头,常言讲得好,说得脱,走得脱,决不会驾尿遁!”
《国语辞典》:山不转路转(山不转路转)  拼音:shān bù zhuǎn lù zhuǎn
山是不动的,但山中的路却可旋绕而四处穿越。比喻解决问题应知机变。如:「别慌!山不转路转,此路不通,另想办法。」亦比喻世事变化难料。如:「要知山不转路转,我们难保不会再见面。」
《漢語大詞典》:上蹿下跳
到处蹿跳,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一有机会,他就上蹿下跳,煽风点火。
《國語辭典》:上窜下跳(上竄下跳)  拼音:shàng cuàn xià tiào
形容到处活动。如:「小猴子在树上,上窜下跳,好像在玩捉迷藏游戏,十分有趣。」
《國語辭典》:上天入地  拼音:shàng tiān rù dì
1.升上天空,钻入地底。比喻神通广大。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卷二。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2.比喻无所畏惧。《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双忠记。烹妾激军》:「君既为王家死义,妾身敢故推?要我上天入地,只索投去。」《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来。」
《國語辭典》:狼烟四起(狼煙四起)  拼音:láng yān sì qǐ
四方边境升起报警的讯号。比喻外敌来犯,战事迭起,社会动荡不安。六十种曲本。明。沈采《千金记》第九出:「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漢語大詞典》:马足车尘(馬足車塵)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清 秋瑾 《申江题壁》诗:“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希。”
《國語辭典》:目光如鼠  拼音:mù guāng rú shǔ
形容人行为鬼鬼祟祟。如:「他的目光如鼠,喜欢到处乱翻东西,使人觉得讨厌。」
《国语辞典》:流浪儿(流浪儿)  拼音:liú làng ér
四处飘泊,居无定所的小孩。如:「无家可归的流浪儿需要社会大众给予关怀与援助。」
四处十六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处者一为王舍城之鹫峰山,二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三为他化自在天宫,四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鹭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于鹫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于鹫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同为此会。但品有开合。文稍略,又无常啼法诵之二品。第三会自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之五十九卷,又说于鹫峰山。与第二会开合不同,亦无常啼法诵之二品。第四会自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卷之十八卷,亦说于鹫峰山。唯最后随顺品中之文,与前三会不同,苻秦昙摩蜱译之摩诃般若钞经,吴支谦译之大明度无极经,支娄迦谶译之道行,罗什译之小品,宋施护译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法贤译之佛母宝德藏般若。共为此会。第五会自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之十卷,亦说于鹫峰山。较第四分,则更略。第六会自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卷之八卷,亦说于鹫峰山。有十七品。与前分全别。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为此会。第七会五百七十四,五百七十五之两卷,说于给孤独园。谓之曼殊室利分。曼陀仙,僧伽婆罗译之二部文殊般若。为此会。又此会收于大宝积经第四十六会。第八会五百七十六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那伽室利分。刘宋翔公译之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为此会。第九会五百七十七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能断金刚分。罗什,菩提留支,真谛译之金刚般若经,玄奘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为此会。第十会五百七十八之一卷,说于他化自在天宫,谓之般若理趣分。与密部之理趣经同本,而咒不同。第十一会自五百七十九至五百八十三之五卷,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布施波罗蜜分。第十二会自五百八十四至五百八十八之五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净戒波罗蜜多分。第十三会五百八十九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安忍波罗蜜多分。第十四会五百九十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精进波罗蜜多分。第十五会五百九十一及五百九十二之两卷,说于鹫峰山。谓之静虑波罗蜜多分,第十六会自五百九十三至第六百卷之八卷,说于竹林精舍白鹭池之侧。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分,其他有小经数部,要之大般若以外现存之诸经,皆在此中。但仁王般若经不摄于十六会。玆将本经之撰述列之如下。大般若经通关法六卷(宋永隆排定),大般若经理趣分述赞三卷(唐沙门基撰),般若纲要十卷(葛彗葛鼎提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般若经之说会也。(参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附录。
四处六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处十六会之略。是大般若经之说会也。(参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附录。
四处问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堂之四板头烧香问讯,谓之四处问讯。见象嚣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