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照如白昼(照如白昼)  拼音:zhào rú bái zhòu
光线把四周景物照耀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国语辞典》:中心商品  拼音:zhōng xīn shāng pǐn
当一个地点成为其四周居民所需商品(含服务)的供应地时,此地点即称为「中地」。而由中地提供的商品,即称为「中心商品」。
《国语辞典》:有齿邮票(有齿邮票)  拼音:yǒu chǐ yóu piào
四周轧有齿孔,以利撕裁的邮票。英国于西元一八五四年首先采用,后成为各国邮票最普遍的格式。
《国语辞典》:丝婚(丝婚)  拼音:sī hūn
结婚四周年纪念,西洋俗称为「丝婚」。如:「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他俩丝婚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走马楼(走馬樓)
(1). 唐 代楼名,在 骊山 华清宫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 曾益 注引《西京记》:“ 大福殿 重楼连阁緜亘,西殿有 走马楼 ,南北长百餘步。”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驪山 华清宫 毁废已久,今所存唯繚垣耳…… 明皇 吹笛楼 、宫人 走马楼 故基犹存。”
(2).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 清 陆筠 《海角续编》:“城上周围砌走马楼,拆沿城脚民房为之。”《雪岩外传》第七回:“想不到住宅里的楼屋原来是走马楼,处处都通的。”亦省称“ 走楼 ”。 沙汀 《淘金记》十九:“凡是对于已经分派停妥的负担表示拒绝的人,他们便只有来住走楼和后台了。”
《国语辞典》:楣式  拼音:méi shì
一种建筑样式。以列柱支持横梁,构成门窗及四周的轮廓。以木或石为建材的古代建筑,大都为楣式。如:「我国古建筑中,除了城门以外,所有建筑几乎都采用楣式结构。」
《国语辞典》:涌升流(涌升流)  拼音:yǒng shēng liú
海水由深处向表面流动,该处海面水温较四周为低。
《国语辞典》:马子盖(马子盖)  拼音:mǎ zi gài
一种男子发式。四周剃圆,半长,垂于脑后。也称为「马桶盖」。
《国语辞典》:马桶盖(马桶盖)  拼音:mǎ tǒng gài
1.马桶的盖子。
2.一种男士发型。四周剃圆,半长,垂于脑后。如:「随著流行趋势,今年又盛行马桶盖的发型。」也称为「马子盖」。
《国语辞典》:南冰洋  拼音:nán bīng yáng
海洋名。水域环绕南极四周,水温低,结冰期长。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极海)合称五大洋。也称为「南极海」。
《国语辞典》:咀嚼肌  拼音:jǔ jué jī
位于口腔四周,专司食物咀嚼作用的肌肉。包括咬肌、颞肌、内翼状肌等。
《国语辞典》:冷低压(冷低压)  拼音:lěng dī yā
大气中某高度的低气压,其中心附近的空气较四周冷,即称为「低气压」。漩涡中有完全孤立的冷气潭,气旋环流强度随高度递增。也称为「冷气旋」。
《国语辞典》:冷高压(冷高压)  拼音:lěng gāo yā
大气中某高度的高压,其热力结构中心区域的空气相对于四周为冷,即称为「冷高压」。其压力强度随高度递减。
《漢語大詞典》:黄肠题凑(黄腸題湊)
汉 时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本谓柏木之心。柏木心黄,故称。汉书·霍光传:“ 光 薨……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樅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亦省作“ 黄肠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黄肠再开,同暴骸於中野。”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授职》:“只是小臣抱黄肠之慟,衔白首之悲,呵壁不能问天,拔剑祗堪斫地。”
《漢語大詞典》:华爪(華爪)
亦作“ 华蚤 ”。 天子车盖四周所附的金花。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凡乘舆车,皆羽盖金华爪,黄屋左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