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2,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度器
竹器
皇器
宏器
器待
器杖
妙器
茗器
生器
信器
行器
器作
正器
苦器
将器
《国语辞典》:度器  拼音:dù qì
测量长度时所用的器具。
《國語辭典》:竹器  拼音:zhú qì
竹制的器具。如竹杯、竹筷、竹篮等均属之。
《漢語大詞典》:皇器
(1).指帝位。后汉书·刘盆子传赞:“赤眉阻乱, 盆子 探符。虽盗皇器,乃食圴输。” 李贤 注:“皇器,犹神器,谓天位也。”后汉书·荀彧传:“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2).大器;王佐之材。 宋 梅尧臣 《朱武太博通判常州兼寄胡武平》诗:“是时有贤才,乡举堪皇器。”
《國語辭典》:宏器  拼音:hóng qì
大器。比喻人、物的伟大或指人的度量宽宏。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岂非希世之隽民,瑚琏之宏器。」唐。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序〉:「酂侯保绥三秦,控引汉中,宏器廓度,以大帝业。」
《漢語大詞典》:器待
谓器重而礼遇之。北齐书·袁聿修传:“ 聿修 少平和温润……以名家子歷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北史·张谠传:“ 毕众敬 等皆敬重之, 高允 之徒亦相器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孙鲂:“ 建勛 ( 李建勛 )尤器待之,日与谈讌。”
分類:器重礼遇
《漢語大詞典》:器杖
见“ 器仗 ”。
《漢語大詞典》:器仗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 季式 兄弟贵盛,并有勋於时,自领部曲千餘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故凡追督贼盗,多致克捷。”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鎧胄,极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败於 罗家山 ,尽亡士马器仗,总兵官 俞冲霄 被执。”
(2).特指棍棒之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认他罢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处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
(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令将士到 王庆 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寳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漢語大詞典》:妙器
(1).精妙的器物。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妙器奇製,见贵歷代。”
(2).杰出的人才。三国志·魏志·崔林传:“诚台辅之妙器、袞职之良才也。”
《骈字类编》:茗器
广陵耆旧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暮其器不减所得钱尽散路旁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禁之于狱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舒元舆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几案笔砚帘幌茵榻果笾茗器皆新作也
《漢語大詞典》:生器
(1).生前所用的器具。
(2).治生之具。 唐 刘禹锡 《讯甿》:“其道旁午,有甿增增,扶斑白,挈羈角,齎生器,荷农用,摩肩而西。”
《漢語大詞典》:信器
即信具。指佛教禅宗传法的衣钵。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不有信器,众生曷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六祖衣传自 达磨 ,本西方诸佛授法信器,乃西域屈昫布缉木棉为之。”参见“ 信具 ”。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大鉴 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循隐 南海 上,人无闻知。”
《漢語大詞典》:行器
指国君出行时所用的行装器物。《左传·昭公元年》:“具行器矣! 楚王 汰侈而自説其事,必合诸侯。吾往无日矣。” 杜预 注:“行器,会备。” 杨伯峻 注:“準备行装为盟会之用。”晋书·何遵传:“性亦奢忲,役使御府工匠作禁物,又鬻行器,为司隶 刘毅 所奏,免官。”
《国语辞典》:器作  拼音:qì zuò
工作时所用的器具。《史记。卷三○。平准书》:「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
分类:器具
《漢語大詞典》:正器
谓合乎标准的治具或器具。鹖冠子·泰鸿:“先定其利,待物自至,素次以法,物至輒合。法者,天地之正器也。” 汉 刘向 《熏炉铭》:“嘉此正器,嶃巖若山。”
分類:标准器具
《漢語大詞典》:苦器
佛教语。指人的肉身。佛教以身为受苦之器,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方乃烧其苦器,製造华灯,愿以此一光明徧照十方佛土。”
《漢語大詞典》:将器(將器)
大将的才具。旧题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将器》:“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分類:大将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