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21,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善于
好善
善言
善士
善良
独善
一善
善哉
善治
善用
至善
迁善
善诱
善行
福善
《國語辭典》:善于(善於)  拼音:shàn yú
在某方面具有特长。如:「善于烹饪」。
《漢語大詞典》:好善
(1).犹好尚。周礼·夏官·合方氏:“除其怨恶,同其好善。” 郑玄 注:“所好所善,谓风俗所高尚。”
(2).乐于为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子西 长而好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且説 耿婆 心好善,早间唸佛夜看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舍缘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
(3).谓乐闻善言。孟子·告子下:“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漢語大詞典》:善言
(1).有益之言;好话。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方今天子仁圣……乐善言如不得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万岁:“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义之言。韩非子·饬令:“飭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2).善于言谈,巧于言辞。老子:“善言,无瑕謫。”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史记·五帝本纪:“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
《國語辭典》:善士  拼音:shàn shì
1.品行端正之士。《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庄子。徐无鬼》:「其为人洁廉善士也。」
2.慈善好施之士。《西游记》第七回:「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
《國語辭典》:善良  拼音:shàn liáng
心地端正纯洁,没有歹意邪念。如:「善良的人总是站在别人立场著想。」
《國語辭典》:独善(獨善)  拼音:dú shàn
只顾一己的修养。如:「人活著与其独善,不如兼善。」
《國語辭典》:独善其身(獨善其身)  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保持个人的节操修养。后比喻只顾自己而漠视他人的权益。《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丁鸿列传。丁鸿》:「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但只独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
《漢語大詞典》:一善
一种善行;一种美德。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颖达 疏:“得一善事,则形貌拳拳然奉持之。”国语·楚语下:“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善必惧。” 晋 陆云 《嘲褚常侍》:“意充於一善,心盈於自足。”朱子语类卷二:“人心,须令着得一善,又着一善。”
《國語辭典》:善哉  拼音:shàn zāi
称赞的感叹辞。《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西游记》第一回:「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
《漢語大詞典》:善治
(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老子:“政善治,事善能。”《汉书·董仲舒传》:“今 汉 继 秦 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2).犹善政。管子·枢言:“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明 宋濂 《六经论》:“心既不正,则乡閭安得有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
《国语辞典》:善用  拼音:shàn yòng
好好的利用,充分的运用。如:「善用人才」、「善用天分」。
《國語辭典》:至善  拼音:zhì shàn
极为完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家语。卷二。好生》:「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
《國語辭典》:迁善(遷善)  拼音:qiān shàn
改过向善。《孟子。尽心上》:「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汉。扬雄《法言。学行》:「君子贵迁善。迁善者,圣人之徒与。」
《漢語大詞典》:善诱(善誘)
善于诱导;好好诱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虽单门后进,必加善诱。”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承命反侧,善诱不倦,斯为多方,敢不喻所指。”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於斯也。”
分類:诱导好好
《國語辭典》:善行  拼音:shàn xìng
良好的行为或慈善捐助救济的行为。如:「先生造桥铺路的善行义举,大家至今仍传诵不已。」
《漢語大詞典》:福善
(1).福德善行。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既济》:“栋隆强辅,宠贵日光,福善并作,乐以高明。”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赵泰》:“有人著絳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作何孽罪?行何福善?”
(2).赐福给善良的人。 晋 刘琨 《答卢谌诗》:“祸淫莫验,福善则虚。” 明 吴承恩 《送郡伯古愚邵公擢山东宪副序》:“如公惩恶以福善,无所顾虑也。”参见“ 福善祸淫 ”。
《國語辭典》:福善祸淫(福善禍淫)  拼音:fú shàn huò yín
天道劝善惩恶,凡人为善得福,为恶则得祸。《书经。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峻传》:「呜呼!福善祸淫,徒虚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