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软风(軟風)  拼音:ruǎn fēng
和风。今气象学上普通称风速每秒一点五公尺至三点四公尺的为「软风」。
分類:和风
《漢語大詞典》:习风(習風)
(1).和风。语本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不管习风与阴雨,头颅尚在任吾狂。”
(2).习惯风俗。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习风纯朴,政治修明的有托譬耶(Utopia)是现世中外文人在脑里创建之国。”
《漢語大詞典》:韶风(韶風)
(1).和风。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王琦 注:“韶风,和风也。”
(2).比喻美德。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挺清誉於弱龄,发韶风於早日。”
分類:和风美德
《漢語大詞典》:洋风(洋風)
和风。洋,通“ 祥 ”。祥和。 汉 王充 论衡·状留:“故夫转沙石者,湍瀨也;飞毛芥者,猋风也。恬水,沙石不转;洋风,毛芥不动。”
分類:和风祥和
《漢語大詞典》:煦风(煦風)
暖风;和风。 郭小川 《伊犁河》诗:“两岸煦风,一川好意。”
分類:暖风和风
《漢語大詞典》:恺风(愷風)
和风。后指南风。《淮南子·墬形训》“南方曰巨风” 汉 高诱 注:“一曰愷风。”
《漢語大詞典》:醺风(醺風)
犹和风。 明 李东阳 《题〈蟠桃图〉寿邵淑人为国贤侍郎作》诗:“春光如画还如织,枝上仙桃红欲滴。醉曰醺风始酿成,倚云如露真消得。”
分類:犹和和风
《國語辭典》:气象(氣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一切大气变化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统称为「气象」。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与章子厚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國語辭典》:声色(聲色)  拼音:shēng sè
1.说话时的声音及容态。宋。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红楼梦》第四九回:「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
2.淫靡的音乐与美色。泛指荒嬉娱乐之事。《书经。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3.相术。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令狐赵公在相位,马举为泽潞小将,因奏事到宅;会公有一门僧善声色,偶窥之。」
4.消息。《金瓶梅》第一七回:「不消到尔陈亲家家爹下处。但有不好声色,取巧打点停当,速来回报。」
《漢語大詞典》:雷风(雷風)
亦作“靁风”。
(1).雷和风。《易·说卦》:“雷风相薄。”汉书·郊祀志下:“水火不相逮,靁风不相誖。” 唐 韩愈 《贞女峡》:“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鬭鱼龙逃。” 宋 陆游 《醉书秦望山石壁》诗:“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2).比喻巨大的声威。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建屯益兵,宣扬雷风,冀以折衝万里,震怖 匈奴 。”
《漢語大詞典》:华风(華風)
(1).指 汉 族或中原的风俗。宋书·鲁爽传:“﹝ 鲁爽 ﹞幼染殊俗,无復华风。” 宋 苏辙 《移岳州谢状》:“臣见具舟前往,自尔稍近华风,遂脱瘴死。” 清 赵翼 《经临途次杂纪以诗》之三:“华风濡染变狉獉,光气将开色色新。”
(2).浮华的文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寻 宇文 初习华风,事由 苏绰 。至於军国词令,皆準尚书。”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漢語大詞典》:家鸡(家雞,家鷄)
亦作“ 家鷄 ”。
(1).家中饲养的鸡。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尧民》:“大闻《南风》絃,同调《广陵散》。鹤鸣九天上,肯作家鸡伴。”
(2).喻指家传的书法技艺。 唐 柳宗元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诗:“书成欲寄 庾安西 ,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宋 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 元和 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宋去损 精八分书, 高云客 以为学从祖 比玉 。 宋 云:‘僕固不厌家鷄,然何至舍古抚今。’”
(3).借指自己诗文的技法和风格。 元 耶律楚材 《〈赠高善长一百韵〉序》:“﹝ 高善长 ﹞与 龙岗居士 善,尤长於诗,而酷爱余之拙语,盖自厌家鷄耳。”参见“ 家鸡野雉 ”。
(4).喻指妻。 宋 黄庭坚 《戏书少游壁》诗:“ 秦氏 乌生八九子,鸦乌之兄毕逋尾。忆炊门牡烹伏雌,未肯增巢令女栖。莫愁野雉疎家鸡,但愿主人印纍纍。” 任渊 史容 注:“恐以新间旧也。”
(5).喻指亲生子女。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谚语:“南都閭巷中常谚:‘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家族》:“按二语谓亲生子及养子也。今 江 北语云:家鸡打得腾腾转,野鸡打得著天飞。”
(6).动物学术语。即鸡。因由其始祖原鸡长期驯养而成,故称。
《國語辭典》:家鸡野雉(家雞野雉)  拼音:jiā jī yě zhì
晋庾翼的书法与王羲之齐名,后来王氏书法盛行,学之者众。因此庾翼用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用野雉比喻王羲之的书法。见《太平御览。卷九一八。羽族部。鸡》引《晋书》。后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用来比喻贵远贱近,喜新厌旧,更进一步指弃妻室而喜外遇者。也作「家鸡野鹜」。
《國語辭典》:气韵(氣韻)  拼音:qì yùn
1.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2.人的神采气度。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漢語大詞典》:美风(美風)
(1).好风,和风。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美风洋洋而畅茂兮,嘉乐悠长俟贤士兮。” 唐 皎然 《苦热行》:“捧玩烦袂涤,啸歌美风生。”
(2).良好的风化。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美风允迪,德音孔修。”
《國語辭典》:义风(義風)  拼音:yì fēng
崇尚仁义道德的风气。《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岂峤无德而致之哉?士禀义风,人感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