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申命
闻命
承命
请命
拜命
朕命
人命
帝命
将命
君命
宠命
司命
听命
锡命
民命
《漢語大詞典》:申命
(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 孙星衍 集解引 陆绩 曰:“巽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 高亨 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
(2).任命。《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是以 唐 虞 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 龙 为纳言,犹今尚书也。”
(3).命令。 唐 李白 《比干碑》:“申命郡县,封坟葺祠。”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祷于 终南山 ,申命 京兆 尹 韩府君 ,祗飭祀事,考视祠制。”
(4).指发布命令。觚賸·序赋创格引 清 陈鹤容 《〈当泣草〉序》:“ 巫咸 申命, 詹尹 陈辞。”
《漢語大詞典》:闻命(聞命)
接受命令或教导。《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闻命矣。” 宋 欧阳修 《治平二年与富彦国书》:“虽承诲勤,未敢闻命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代宗 登极,广拔淹瘁,君亦拜拾遗,闻命之后,君即逝矣。”
《漢語大詞典》:承命
受命。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何幸承命日,得与夫子俱。”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奴承命代主理家事,岂敢有违。”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诗:“我本是奉天承命的人,上天特命我来统一天下。”
分類:承命受命
《國語辭典》:请命(請命)  拼音:qǐng mìng
1.请求饶恕己命。《后汉书。卷十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
2.代人请求保全其性命。《书经。汤诰》:「以与尔有众请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
3.请示。《仪礼。聘礼》:「几筵既设,摈者出请命。」
4.旧时指请求朝廷任命官职。《新五代史。卷四十一。杂传。卢光稠传》:「求乃自立,请命于梁。」
《國語辭典》:拜命  拼音:bài mìng
1.受命,指拜官任职。《陈书。卷九。列传。欧阳頠》:「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唐。岑参〈送颜平原〉诗:「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
2.谦称不能完成所交付的使命。《左传。庄公十一年》:「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国语辞典》:朕命  拼音:zhèn mìng
皇帝自称其所下的命令。《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國語辭典》:人命  拼音:rén mìng
1.人的生命。《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诏有司,慎人命,缓刑罚。」《红楼梦》第三回:「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2.人的寿命。汉。王充《论衡。解除》:「国期有远近,人命有短长。」《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國語辭典》:帝命  拼音:dì mìng
国君的命令或指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
《國語辭典》:将命(將命)  拼音:jiāng mìng
奉命、传命。《仪礼。聘礼》:「将命于朝曰:『请帅奠币。』」《论语。宪问》:「阙党童子将命。」宋。邢炳。疏:「将命,谓传宾主之语。」
分類:奉命传命
《漢語大詞典》:君命
君王的命令;君王的使命。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孙子·九变:“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宋 梅尧臣 《送李密学赴亳州》诗:“ 譙郡 君命重, 苦县 祖风殊。”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此相公祸福关头,使 光平 不亲至,何以归报君命?”
《國語辭典》:宠命(寵命)  拼音:chǒng mìng
恩命。《文选。李密。陈请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國語辭典》:司命  拼音:sī mìng
1.星名:(1)古代天文指文昌第四星。(2)古代天文指三台中的上台二星。(3)在虚宿之北的二星。
2.神仙的名称:(1)宫中小神。(2)灶神。
《國語辭典》:听命(聽命)  拼音:tìng mìng
1.任凭天意及命运而自然发展。如:「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其他就只能听命吧!」
2.从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孔子家语。卷四。哀公问政》:「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分類:听命从命
《國語辭典》:锡命(錫命)  拼音:xí mìng
天子赐与诸侯爵服等诰命。《易经。师卦。象曰》:「王三锡命,怀万邦也。」《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备言锡命,羽盖朱轮。」
《漢語大詞典》:民命
(1).民众的意旨。《书·盘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宋 陈亮 《廷对策》:“二者(指君道、师道)交脩而并用,则人心有正而无邪,民命有直而无枉,治乱安危之所由以分也。”
(2).民众的生命;人命。六韬·王翼:“揔揽计谋,保全民命。” 南朝 梁 沈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民命所悬,繫乎三尺。止杀除残,寔由乎此。”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张巡许远刘昌守城:“ 孟子 之意皆欲其轻土地而重民命也。 巡远 虽忠义乃能以三万口而博一城,城终不可守,其得为仁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清 高旭 《甘肃大旱感赋》诗:“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鷄狗。”
(3).指主宰民命之君。书·多士:“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 孔 传:“我惟大下汝四国民命,谓诛 管 、 蔡 、 商 、 奄 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方今二 袁 ﹞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况今兵荒相继,民命不堪,流莩满路,伤心怵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建都:“ 江 南之民命竭於输輓,大府之金钱糜於河道,皆都 燕 之为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