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à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ó
1.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礼记。王制》:「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2.称谓。称父亲的第二个哥哥。
3.称谓。称丈夫的第二个哥哥。
《漢語大詞典》:四王
(1).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杜预 注:“ 禹 、 汤 、 文 、 武 。”
(2). 清 初山水画家 王时敏 、 王鉴 、 王原祁 、 王翚 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和风格上,直接或间接受 董其昌 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创新,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 清 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康熙 至 乾隆 间有 王昱 、 王愫 、 王玖 、 王宸 ;其后又有 王三锡 、 王廷元 、 王廷周 、 王鸣韶 ,俱画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称为“小四王”,后者称为“后四王”。
《漢語大詞典》:姬文
即 周文王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惟陛下远览 姬文 二 虢 之援,中虑 周成 召 、 毕 之辅,下存 宋昌 磐石之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 武丁 姬文 不独治,而 傅説 吕尚 不永弃。”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稷 契 身佐 唐 虞 ,有大功於天地, 商武 姬文 ,所以膺图受籙。”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伯昌
即 周文王 。姓 姬 ,名 昌 。 纣王 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号 西伯 ,故称。《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 伯昌 ,谓 文王 也。”
《漢語大詞典》:兹泉
泉名。相传为 姜太公 遇 周文王 时的钓鱼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上:“ 渭水 之右, 磻溪水 注之。水出 南山 兹谷 ,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 兹泉 ……即吕氏春秋所谓 太公 钓 兹泉 也。”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吕氏春秋亦作 兹泉 。今本吕氏春秋·谨听作“滋泉”。
《漢語大詞典》:瑞昌
原指 周文王 受命,丹鸟传书之事。 周文王 名 昌 ,有圣瑞,故称。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又见赤云入於 酆 镐 ,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 昌 之符。”后以为吉祥昌盛之典。 南朝 齐 谢超宗 《北郊乐歌·隶幽乐》:“调川瑞昌,警岳祥泰。”
《漢語大詞典》:演易
指 周文王 困 羑里 时推演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之事。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盖 文王 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唐 黄滔 《与王雄书》:“阁下能揭 元次山 、 韩退之 之风,故无所以否其道,窒其数;使若作《骚》,皆出于穷愁也。” 明 何景明 《子衡在狱感怀十二韵》:“受贤不死,演圣犹勤。”
《國語辭典》:非罴(非羆)  拼音:fēi pí
比喻能够扶持国政的贤臣。《六韬。卷一。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郦,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之一:「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亶父
亦作“ 亶甫 ”。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为太王。《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陈书·高祖纪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继 后稷 之官; 尧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黄齐生 《沁园春·和亚子》词:“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马来朝。”
《漢語大詞典》:猎渭(獵渭)
传说 周文王 出猎 渭 滨,获王者师 吕尚 ,故以“猎渭”谓获贤才。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 巖 发梦寐,猎 渭 非熊螭。”
《漢語大詞典》:四乳
谓身上有四只乳房。古代传说 周文王 有四乳,迷信者附会为仁圣之相。《淮南子·修务训》:“ 文王 四乳,是谓大仁。”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传言 黄帝 龙颜, 顓頊 戴干, 帝嚳 駢齿, 尧 眉八采, 舜 目重瞳, 禹 耳三漏, 汤 臂再肘, 文王 四乳, 武王 望阳, 周公 背僂, 皋陶 马口, 孔子 反羽,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初学记卷九引《春秋元命苞》:“ 文王 四乳,是谓含良。”
《漢語大詞典》:丰邑(豐邑)
(1).美好富厚的城邑。后汉书·丁鸿传:“及封功臣,帝令各言其乐,诸将皆占丰邑美县。”
(2). 周文王 所作邑,以为都。史记·周本纪:“﹝ 西伯 ﹞伐 崇侯虎 ,而作 丰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丰 在 京兆 鄠县 东,有 灵臺 。”
(3). 汉高祖 故乡。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
(4).借指 汉高祖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昔者 重华 文命 ,并胄 高阳 之苗; 丰邑 舂陵 ,俱纂帝 尧 之绪。”
(5).指 新丰 。在 骊山 附近。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 丰邑 模犹在, 驪宫 迹尚存。”
《漢語大詞典》:密须(密須)
古国名。 商 时 姞 姓之国, 周文王 灭之,以封 姬 姓。后又为 周共王 所灭。在今 甘肃省 灵台县 西。左传·昭公十五年:“ 密须 之鼓与其大路, 文 所以大蒐也。”国语·周语上:“ 恭王 游於 涇 上, 密康公 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 不献,王灭 密 。” 韦昭 注:“ 密 ,今 安定 阴密县 是也,近 涇 。”
《漢語大詞典》:酆宫
(1). 周文王 宫名。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成 有 岐阳 之蒐, 康 有 酆宫 之朝。” 杜预 注:“ 酆 在 始平 鄠县 东,有 灵臺 , 康王 於是朝诸侯。”一说,为 文王 庙。见 杨伯峻 注。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
(2).道教语。指冥狱。 唐 陆龟蒙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吾闻 酆宫 内,日月自昏旦。” 清 唐孙华 《王鹤尹挽诗》之二:“文章世上浑无用,合向 酆宫 颂帝晨。”参见“ 酆都 ”。
《國語辭典》:酆都  拼音:fēng dū
1.县名。在四川省东南,长江西北岸。
2.俗传为冥府所在。
《漢語大詞典》:象箾
传说中 周文王 时代的乐舞。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杜预 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乐。” 孔颖达 疏:“ 杜 云‘皆 文王 之乐’,则《象箾》《南籥》各是一舞。《南籥》既是文舞,则《象箾》当是武舞也。”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及其动容以象功德,若古之为《韶》《濩》《象箾》者,待事而作,於生民不为亟,其成性易俗,各视其方面而异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