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82 【介绍】: 西周国君。姬姓,名静,一作靖。厉王子。厉王被国人所逐时,藏于召公虎家。厉王死,共伯和归国,始即位。不籍千亩,又重整军旅,用尹吉甫击退猃狁进攻,命方叔、召虎等用兵荆楚、淮夷之地,获小胜。其后对西戎作战,迭遭失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位四十六年。
《國語辭典》:常武  拼音:cháng wǔ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或以为宣王亲征徐方,诗人作此诗以美之。首章四句为:「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國語辭典》:大篆  拼音:dà zhuàn
书体名。大篆泛指小篆以前西周的字体,也通行于诸侯国。但流传久,也有讹变,所以周宣王时太史籀编了《史籀篇》做为标准本。西周灭亡以后,秦据有西周故地,仍然沿用大篆,东方六国则文字讹变剧烈,大篆也快速地消亡。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建议秦始皇消灭六国文字,并根据大篆,略加整齐化,制定了小篆。
《國語辭典》:斯干  拼音:sī gān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九章。根据〈诗序〉:「斯干,宣王考室也。」或亦指筑室既成而颂祷之诗。首章二句为:「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漢語大詞典》:伯奇
(1).古代孝子。相传为 周宣王 时重臣 尹吉甫 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 伯封 為太子,乃谮 伯奇 , 吉甫 怒,放 伯奇 于野。 伯奇 “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 吉甫 感悟,遂求 伯奇 ,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 汉 蔡邕 《琴操·履霜操》汉书·诸葛丰传:“臣闻 伯奇 孝而弃於亲, 子胥 忠而诛於君。”汉书·冯参传赞:“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故 伯奇 放流, 孟子 宫刑, 申生 雉经, 屈原 赴 湘 。”
(2).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漢語大詞典》:宣光
(1). 周宣王 和 东汉 光武帝 的合称。二人皆旧时所称中兴之主。 唐 杜甫 《北征》诗:“不闻 夏 殷 衰,中自诛 褒 妲 。 周 汉 获再兴, 宣 光 果明哲。” 仇兆鳌 注:“ 周宣 、 汉光 皆中兴主。” 元 李士瞻 《始予发京师时已闻河南平章公克服济南》诗:“调度敢烦廊庙计,畴咨仍藉相臣功。 宣 光 接武扬先烈, 方 虎 联勋振古风。”
(2). 西晋 洛阳 宫殿名。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洛阳宫殿簿》:“ 明光 、 徽音 …… 宣光 、 嘉福 、 百福 、 芙蓉 、 九华 。”原注:“并殿名。”
(3).借指京都的宫殿。 宋 苏轼 《和三舍人省上》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輦朝 宣光 。”参阅 李洁萍 《中国古代都城概况·西晋都城》附图。
《漢語大詞典》:方虎
方叔 、 召虎 的并称。为 周宣王 时贤臣,有中兴之功。文选·扬雄〈赵充国颂〉:“昔 周 之 宣 ,有 方 有 虎 ,诗人歌功,乃列于《雅》。” 张铣 注:“ 方 ,谓 周 卿士 方叔 也。 虎 , 召穆 公名。诗·小雅云:‘ 方叔 涖止,其车三千。’诗·大雅云:‘王命 召虎 ,式辟四方。’美其有中兴之功。” 王闿运 《哀江南赋》:“惟圣人之绍兴,軼啟丁而嗣主,德希盛於 黄 农 ,贤梦求於 方 虎 。”
《漢語大詞典》:杜伯
(1).虿的别名。《诗·小雅·都人士》“卷髮如蠆” 三国 吴 陆玑 疏:“蠆,一名杜伯。”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虫而人名者……蠆称杜伯。”
(2). 周宣王 大夫,无辜被杀,死后射王于 鄗 。参见“ 杜主 ”。
《漢語大詞典》:杜主
(1). 周 杜伯 。因封于 杜 ,故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菅庙亦有 杜主 。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杜陵 ,故 杜伯国 ,有 杜主祠 四。墨子云‘ 周宣王 杀 杜伯 不以罪,后 宣王 田於圃,见 杜伯 执弓矢射, 宣王 伏弢而死也’。”
(2).即 杜宇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参见“ 杜宇 ”。
(3).杜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成都记》: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杜宇 亦名 杜主 ,见《成都记》。 杜主 ,人罕用之。”参见“ 杜宇 ”、“ 杜鹃 ”。
分類:杜鹃杜宇
《漢語大詞典》:梁鸯(梁鴦)
周宣王 时驯养鸟兽的能手。列子·黄帝:“ 周宣王 之牧正,有役人 梁鸯 者,能养野禽兽,委食於园庭之内,虽虎狼鵰鴞之类,无不柔驯者。” 宋 黄庭坚 《次韵晁元忠西归》之一:“猛虎依山林,眼有百步威。一从 梁 鸯 食,风月何时归。”
《漢語大詞典》:吉甫颂(吉甫頌)
周 代贤臣 尹吉甫 所作赞美 周宣王 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还成 吉甫 颂,赠答此瑶华。”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能为 吉甫 颂,善用 子房 筹。”参见“ 吉甫 ”。
《漢語大詞典》:吉甫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鸞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國語辭典》:籀诵(籀誦)  拼音:zhòu sòng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与黄帝的史官沮诵二人的合称,为古代篆书之祖。
《國語辭典》:崧生岳降(崧生嶽降)  拼音: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称人的禀赋独厚,系由崧(同嵩)山所生、四岳(泰山、衡山、黄山、恒山)所降。语本《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国语辞典》:掇蜂谮子(掇蜂谮子)  拼音:duó fēng zèn zǐ
传说中,周宣王时,孝子尹伯奇不被后母所喜。后母取蜂系于衣上,伯奇见了,想上前去赶蜂,却被后母中伤,说伯奇拉她衣服,致使伯奇自杀明志。见《太平御览。卷九五○。虫豸部。蜂》。
《国语辞典》:史籀篇  拼音:shǐ zhòu piān
书名。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撰。一说为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十五篇。为古代字书。字体与石鼓文及春秋时代的秦系金文相同,为周代史官教学童识字的课本。今仅存说文所引史篇及所录籀文二百二十三字。王国维有《史籀篇叙录》、《史籀篇疏證》。也称为「史篇」、「史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