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花红(花紅)  拼音:huā hóng
1.旧俗遇有喜庆吉事,喜用插金花、披红绸来表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2.本指喜庆时赏赐给他人的钱物,后泛指犒赏物及奖金。《平妖传》第二二回:「只要男家财礼多,并望花红谢礼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将来见了煤,赚了钱,怎样拆给他花红,怎样谢给他酬劳?」
3.企业团体所分的红利。
《國語辭典》:红利(紅利)  拼音:hóng lì
企业之盈馀分享给经理人或员工的部分。
《國語辭典》:粉壁  拼音:fěn bì
宋元时代,张贴法令,誊写告示的墙壁。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谷,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國語辭典》:榜示  拼音:bǎng shì
1.张贴公告,通知民众。《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禁妇女烧香》:「若不严为禁革,将来败俗安穷,宜大张榜示,先谕后拿。」也作「榜示」。
2.榜文、告示。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明张榜示,今朝幸驾汴梁城。」
《國語辭典》:榜示(牓示)  拼音:bǎng shì
张贴公告,通知民众。也作「榜示」。
《漢語大詞典》:明谕(明諭)
明白告示。《穀梁传·桓公六年》:“脩教明諭,国道也。” 范宁 注:“脩先王之教以明达於民,治国之道。”
分類:明白告示
《國語辭典》:揭示  拼音:jiē shì
1.显露、明示。《太平广记。卷二○四。李谟》:「声发入云,四座震慄,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2.公布、宣布。《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又令州县录丁产及所产役使,前期揭示不实者,民得自言。」
《漢語大詞典》:文榜
告示、布告之类。《元典章·户部六·行用宝钞不得私准折》:“已移咨 江 淮 行省,多出文榜,严行禁治。”
分類:告示布告
《漢語大詞典》:视文
告示的文辞。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临时县议事会员睹眎文,大哗。”
《漢語大詞典》:榜子
舟人,船夫。 宋 梅尧臣 《望芒砀山》诗:“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廻头问榜子,前巘是 芒碭 。” 清 周亮工 《将发剑津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一:“江风吹药灶,榜子促医人。”
分類:船夫
《國語辭典》:牌子  拼音:pái zi
1.商品的名称。如:「你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2.词曲的调子。如:「你唱的是什么牌子?」
3.衙门役卒。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梢公云)知道了,慢慢的来牌子,昨晚那个女孩儿在那里。」也作「牌头」、「牌军」。
4.凭据、票单。《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5.宋人以金漆版代替书帖与朋友往来,称为「牌子」。参见「简版」条。
《國語辭典》:牌军(牌軍)  拼音:pái jūn
衙门役卒。《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著外郎录了王青口词,押了公文,差两个牌军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并洪三。」《水浒传》第二回:「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也作「牌头」、「牌子」。
分類:衙门差役
《國語辭典》:榜帖  拼音:bǎng tiě
1.晓谕百姓的告示。唐。李骘〈徐襄州碑〉:「赍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2.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也作「榜帖」。
《國語辭典》:榜帖(牓帖)  拼音:bǎng tiě
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也作「榜帖」。
《漢語大詞典》:诏告(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
《國語辭典》:普告  拼音:pǔ gào
遍告、布告。如:「县政府的命令已于前日普告全县县民。」
分類:告示
《國語辭典》:镂榜(鏤榜)  拼音:lòu bǎng
木刻告示。《宋史。卷四一五。列传。黄畴若》:「初,沈黎蛮屡犯边,畴若至,则镂榜晓以祸福,青、弥两羌遂乞降。」宋。利登〈野农谣〉:「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镂榜黏春风。」
分類:木刻告示
《漢語大詞典》:高榜
(1).高悬的告示。 宋 苏轼 《高溪有会景亭予欲迁之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飞簷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2).科举时代张贴的录取名单。河北梆子《喜荣归》:“我只说你到京城高榜得中,谁料想落一个乞讨回程!”
《漢語大詞典》:木牌
(1).木制的盾。古代防护兵器。宋史·外国传四·交趾:“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可用。”
(2).木制的牌子。用于告示或作标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将木牌悬于本监门之首,以便诸囚览记。”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无数的木牌插在土壤里,上面写着分得这块土地的人名。”
(3).即木排。《清会典事例·工部·木仓》:“ 同治 十二年奏准, 四川省 採办 天坛 望鐙杆木植,紥成木牌,用轮船拕带,自 上海 运 津 解 京 。”参见“ 木排 ”。
《國語辭典》:木排  拼音:mù pái
以木材结成一排,放在江河里或有水道的地方,以便载人或运货。也称为「木伐」、「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