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9,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喘月吴牛
乞食吴门(又作:吴市乞 ...)
丛祠一炬
丹枫落尽吴江岸(又作:吴江枫 ...)
同舟敌国
东门忧
相越平吴
覆吴图
吴宫教战(又作:吴宫教阵 吴宫红阵)
吴宫麋鹿(又作:吴台游鹿 ...)
吴下阿蒙(又作:吴阿蒙)
信义高吴季
起舞看吴钩
季重旧游
吴儿(又作:吴儿木肠 木石笑吴儿)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82~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荀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余嘉锡案:《事类赋》卷一引《风俗通》曰:「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月,怖而喘焉。」
《风俗通义·佚文·辨惑》~6~
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
典故
乞食吴门
 
乞食吹箫
 
伍员吹篪
 
伍相吹箫
 
入市吹箫
 
吴市乞
  
吴市箫声
 
吴关人去
 
吹箫乞食
  
吹箫恨
 
吹箫未遇
 
歌吴市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作『箫』。」

简释

吴市吹箫:指因生活困顿而流浪飘泊,有为而未遇。清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例句

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康有为 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

典故
丛祠一炬

相关人物
吴广
 
陈胜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高诱注《战国策》云『丛祠,神祠也。丛,树也。』」

例句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 吴融 丛祠

典故
丹枫落尽吴江岸
 
冷枫新咏
 
吴江枫
 
木落江冷
 
枫落吴江冷
 
枫叶吴江
 
江寒夜枫落
 
霜落吴江冷


《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列传上·崔信明〉~573~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高祖光伯,仕后魏为七兵尚书。信明之生,五月五日日方中,有异雀鸣集庭树,太史令史良为占曰:「五月为火,火主离,离为文,日中,文之盛也,雀五色而鸣,此儿将以文显,然雀类微,位殆不高邪。」及长,彊记,美文章。乡人高孝基尝语人曰:「崔生才富,为一时冠,但恨位不到耳。」隋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而信明族弟敬素者,为贼鸿胪卿,自谓得意,语信明曰:「夏王英武,有举天下心,士女襁负而至不可数。兄不以此时立功立事,岂所谓见机不俟终日乎?」答曰:「昔申胥海隅钓师,能固其节。尔欲吾屈身贼中求斗筲邪?」遂踰城去,隐太行山。贞观六年,有诏即家拜兴势丞。迁秦川令,卒……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馀。」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
典故
同舟敌国
 
同舟虽笛
 
敌国同舟
 
敌国舟中
 
相关人物
吴起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266~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东观汉记校注》卷十〈吴汉传〉~334~
吴汉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例句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柳宗元 古东门行

典故
东门忧

相关人物
东门吴


《列子·力命》
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

例句

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 顾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

典故
相越平吴
 
范大夫
  
范蠡舟

相关人物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例句

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

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厉玄 从军行

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信方。 唐彦谦 任潜谋隐之作

勾践岂能容范蠡,李斯何暇救韩非。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孙偓 寄杜先生诗

笑他范蠡贪婪甚,相罢金多始退闲。 徐夤 退居

一棹寒波思范蠡,满尊醇酒忆陶唐。 李咸用 和人湘中作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范蠡说句践,屈平去怀王。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李远 吴越怀古

想当战国开时有,范蠡扁舟祗此中。 李频 镜湖夜泊有怀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杜牧 西江怀古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杜甫 赠书七赞善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杨乘 吴中书事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 利州南渡

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温庭筠 和友人题壁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王绩 赠梁公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王铎 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白居易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轩黄曾举乐,范蠡几扬舲。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薛据 泊震泽口

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许浑 经行庐山东林寺

因思范蠡辈,未免亦飘零。 贯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贯休 绣州张相公见访

范蠡湖中树,吴王苑外云。 赵嘏 长洲

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教闻清净萧丞相,计立安危范大夫。 鲍溶 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阳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典故
覆吴图

相关人物
羊玄保
 
褚思庄


《南史》卷十八《萧思话传》附《萧惠基传》
当时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戏迟,巧于斗棋。宋文帝时,羊玄保为会稽,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置局图,还于帝前覆之。

例句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杜牧 重送绝句

典故
吴宫教战
 
吴宫教阵
 
吴宫红阵
 
孙武女兵
 
孙武宫中
 
宫中斩美人
 
教宫人战

相关人物
孙武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26~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阖闾三年〉~6~
三年,吴将欲伐楚,未行。伍子胥、白喜相谓曰:「吾等为王养士,画其策谋,有利于国,而王故伐楚。出其令,托而无兴师之意,奈何?」有顷,吴王问子胥、白喜曰:「寡人欲出兵于二子,何如?」子胥、白喜对曰:「臣愿用命。」吴王内计二子皆怨楚,深恐以兵往破灭而已。登台向南风而啸,有顷而叹,群臣莫有晓王意者。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荐孙子于王。孙子者,名武,吴人也,善为兵法。辟隐深居,世人莫知其能。胥乃明知鉴辩,知孙子可以折冲销敌,乃一旦与吴王论兵,七荐孙子。吴王曰:子胥托言进士,欲以自纳。而召孙子问以兵法,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问曰:「兵法宁可以小试耶?」孙子曰:「可,可以小试于后宫之女。」王曰:「诺。」孙子曰:「得大王宠姬二人以为军队长,各将一队。」令三百人皆被甲鍪,操剑盾而立,告以军法,随鼓进退,左右旋,使知其禁。乃令曰:「一鼓皆振,二鼓操进,三鼓为战形。」于是宫女皆掩口而笑。孙子乃亲自操枹击鼓,三令五申,其笑如故。孙子顾视诸女,连笑不止。孙子大怒,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顾谓执法曰:「取鈇锧。」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既以约束,三令五申,卒不却行,士之过也。军法如何?」执法曰:「斩!」武乃令斩队长二人,即吴王之宠姬也。吴王登台观望,正见斩二爱姬,驰使下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宜勿斩之。」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孙子复撝鼓之,当左右进退,旋规矩,不敢瞬目,二队寂然无敢顾者。于是乃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所欲用,使赴水火犹无难矣,而可以定天下。」
典故
吴宫麋鹿
 
吴台游鹿
 
吴台草
 
吴苑走鹿麋
 
姑苏蔓草
 
姑苏鹿戏
 
姑苏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湿楚臣衣
 
湿楚衣
 
聚麋鹿
 
台荒麋迹
 
荆棘堪伤
 
荒台麋鹿
 
苏台鹿走
 
路走姑苏台
 
游鹿
 
野鹿上高台
 
香径走麋鹿
 
鹿游唐苑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走姑苏
 
麋鹿上高台
 
麋鹿呦呦
 
麋鹿姑苏
 
麋鹿泣姑苏
  
麋鹿荒台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吴阿蒙

相关人物
吕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吕蒙传〉~274~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简释

刮目: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宋苏舜钦《送李冀州》:“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懦生羞。"

吴阿蒙:指人平庸。清顾汾《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例句

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苏舜钦 送李冀州

壮怀漫说庾开府,老眼依然吴阿蒙。 顾汾 长至斋宿四译馆署次江补斋太常壁间韵之四

典故
信义高吴季
 
挂徐君剑

相关人物
徐君
 
季札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徐君庙在泗州徐城县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
典故  
听鸡舞
 
舞闻鸡
 
起舞看吴钩
 
起舞闻鸡
 
鸡声非恶

相关人物
祖逖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列传〉~693~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父武,晋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兄该、纳等并开爽有才干。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简释

闻鸡起舞:指少年立志。清蒲松龄《夜坐悲歌》:“半夜闻鸡欲起舞,把酒问天天不语。”

典故
季重旧游

相关人物
吴质
 
曹丕(魏文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质书〉~897~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例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典故 
吴儿木肠
  
小海讴
 
心情同木石
 
扣弦歌
  
扣舷歌
 
扣舷而歌
 
木作肠
  
木石笑吴儿
 
木肠儿
 
脚敲两舷
 
船舷悲唱

相关人物
夏统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
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嗽天,云雨响集,叱吒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因而谢之,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例句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漢語大詞典》:喘月吴牛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问天。”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参见“ 吴牛喘月 ”。
分類:喘息不已
《國語辭典》:吴牛喘月(吳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便喘息不停。见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督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分類:气喘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國語辭典》:吹箫吴市(吹簫吳市)  拼音:chuī xiāo wú shì
比喻乞食。参见「吹箫」条。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分類:乞食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國語辭典》:舟中敌国(舟中敵國)  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了仇敌。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比喻亲信叛离。唐。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国语辞典》:范蠡  拼音:fàn lǐ
人名。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馀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浮海适齐,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刮目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國語辭典》:吴下阿蒙(吳下阿蒙)  拼音:wú xià à méng
阿蒙,指三国名将吕蒙。原习武略,后听从孙权劝说,笃学不倦,几年之后,学识英博。见《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后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陋。《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常有当俭不俭,因留馀幅以俟剪裁,遂不觉流为散漫者,自今观之,皆吴下阿蒙手笔也。」
《漢語大詞典》:中宵舞
中夜起舞。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词:“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分類:起舞子时
《國語辭典》:闻鸡起舞(聞雞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代祖逖,半夜闻鸡啼,立即起床操练武艺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后用以比喻及时奋起行动。《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金。元好问〈木兰花慢。对西上摇落〉词:「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漢語大詞典》:吴儿(吴兒)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分類:地少少年
《國語辭典》:吴子(吳子)  拼音:wú zǐ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漢語大詞典》:小海唱
古代 吴 人悼念 伍子胥 的歌曲。晋书·隐逸传·夏统:“ 伍子胥 諫 吴王 ,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亦省称“ 小海 ”。 宋 苏轼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清 王士禛 《与董苍水彭骏孙小饮叶子吉学士斋同限箇字寄诸乾一进士》诗:“未须木石笑 吴 儿,《小海》歌成我当和。”
《國語辭典》:扣舷  拼音:kòu xián
敲打船边。宋。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分類:歌吟节拍
《漢語大詞典》:叩舷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國語辭典》:木石心肠(木石心腸)  拼音:mù shí xīn cháng
像木石一般的心肠。比喻心肠冷硬无情。如:「看到这样舍身救人的情事,即使是木石心肠的人,也深受感动。」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