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术数(術數)
犹言以隧道计数。墨子·非儒下:“三年之内, 齐 吴 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 孙诒让 间诂:“术当为遂。为隧之假字,以隧计数,犹言以泽量也。”
《漢語大詞典》:孚号(孚號)
(1).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孔颖达 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於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以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 宋 曾巩 《侍中制》:“肆朕纘极,寤寐雋良,果得异能,属之大任,用扬孚号,明諭在廷。” 宋 陆游 《谢赦表》:“臣适以守藩,恭闻孚号。虽与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祷祈,实劳方寸之地。”
(2).呼吁。 清 顾炎武 《与人书》:“此皆上台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号壮拯之力。”
《漢語大詞典》:会归(會歸)
(1).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 唐 吕温 《代百官请上尊号第三表》:“臣闻强名曰道,莫体混元之功;推大於天,岂报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视听,示人津涯;俾其会归,有所则象。”
(2).会合;归结。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论》:“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一:“凡此数説,虽不能会归於一,要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把理与事这样统一起来认识,就可以从语言上会归宗旨,而不是强为之解。”
(3).结局,结果。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转情》:“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苦趣。”
《國語辭典》:上朝  拼音:shàng cháo
1.旧日官吏入宫觐见皇帝,奏事议政。《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经国有体,必询诸朝,所以尚书置令、仆、丞、郎,旦旦上朝,以议时事。」
2.君主到朝廷上处理政事。
《國語辭典》:公宫(公宮)  拼音:gōng gōng
1.君王的宫室。《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宫,远被南国。」
2.祖庙。《仪礼。士昏礼》:「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若祖庙已毁,则教于宫室。」
《漢語大詞典》:陈奏(陳奏)
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宋书·刘穆之传:“虽復亲暱短长,皆陈奏无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宫保据实陈奏,不避劳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其妻称嫡某王娘,其妻亲称嫡懿亲,臣下奏称嫡陈奏。”
《漢語大詞典》:王功
(1).辅佐人君成就王业的功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 郑玄 注:“王功,辅成王业,若 周公 。” 清 袁枚 《和硕简亲王碑》:“天灾已极,乃见帝力;帝座难通,乃见王功。”
(2).君王的功业。 宋 王安石 《省兵》诗:“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国语辞典》:弑君(弑君)  拼音:shì jūn
诛杀君王。《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
《漢語大詞典》:卷衣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阳 春景及宫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赠所欢也。” 北周 庾信 《灯赋》:“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荆臺 之上。”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唐 李颀 《郑樱桃歌》:“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三:“卷衣宫女知多少,谁记 邯郸 一曲歌。”
《漢語大詞典》:礼命(禮命)
(1).指国家的礼籍和君王的策命。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听禄位以礼命。” 王安石 新义:“听禄位以礼命者,礼有数,命有等,禄位视此制之故也。” 孙诒让 正义:“礼命,谓国之礼籍,王之策命。”
(2).指礼聘与任命。资治通鉴·汉安帝永初四年:“﹝ 杨震 ﹞教授二十餘年,不答州郡礼命。” 胡三省 注:“礼,谓延聘之礼;命,谓辟置之命。”后汉书·皇甫规传:“后 梁冀 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滥波国等三国:“褒赞既隆,礼命亦重。”
《國語辭典》:蓼萧(蓼蕭)  拼音:liǎo xiāo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蓼萧,泽及四海也。」或指为天子燕诸侯之诗。首章二句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分類:恩泽君王
《漢語大詞典》:立君
(1).确立君王。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2).新即位的君主。左传·昭公元年:“ 郑 游吉 如 楚 ,葬 郟敖 ,且聘立君。” 王伯祥 注:“会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國語辭典》:牧圉  拼音:mù yǔ
1.饲养牛马牲畜的人。
2.放牧牛马的场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谁捍牧圉?」
《漢語大詞典》:明上
犹圣上。对君王的尊称。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 吴则虞 集释引 钱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还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布 遣 许汜 、 王楷 告急于 术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为自败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 术 时僭号,故呼为明上。”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至尊:“又人主之称曰‘上’……又有称君为‘明上’者。”
分類:君王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