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驺(七騶)
(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 郑玄 注:“七騶,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説者也。”説,通“ 脱 ”。驾说,谓驾车、脱车。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騶,则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为七,故为七騶。” 唐 李子卿 《驾幸九成宫赋》:“七騶按队,千乘扈蹕。”《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騶;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
(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宋史·蔡齐传:“﹝ 齐 ﹞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
《國語辭典》:呼喝  拼音:hū hè
呼叫喝斥。《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不服差官呼喝,上来就是一把辫子,因此就扭了起了。」
《國語辭典》:斗子  拼音:dǒu zi
1.专管官府粮仓的吏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俺两个是本处仓里的斗子,上司见我们本分老实,一颗米也不爱,所以积年只用俺两个。」
2.煤矿区盛煤的器具。亦指家庭中盛煤的铁桶。如:「斗子里的煤已用完了。」
3.用枝条、木板等制成,用以盛物的器具。
《漢語大詞典》:攒司(攢司)
宋 代办理写写算算等事务的吏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元丰 中始有攒司(试书算),又人吏不足,听差贴司权行。”
《國語辭典》:常例钱(常例錢)  拼音:cháng lì qián
按惯例收取的小费。《水浒传》第一○回:「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
《國語辭典》:应捕(應捕)  拼音:yìng bǔ
旧时负责缉捕盗贼的衙役。《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官吏回覆本府,本府差应捕挨获凶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应捕明日竟到县中出首。知县添差应捕十来人,急命拘来。」也称为「阴捕」。
《漢語大詞典》:驿子(驛子)
古代驿站的吏役。北齐书·神武帝纪上:“有款军门者,絳巾袍,自称 梗杨 驛子,愿厠左右。访之,则以力闻。”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左右,着驛子收拾宿处。”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怎么这个女工掩着了嘴答应,一定有些蹊蹺。驛子与我看来。”
分類:驿站吏役
《漢語大詞典》:关役(關役)
古代税卡上的吏役。《清会典事例·户部八八·关税禁令》:“设柜收税,不得勒扣火耗,需索陋规,并禁关役包揽报单。”
分類:吏役
《漢語大詞典》:门干(門幹)
守门的吏役。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门下循行尝疑门干盗簪,干辞不符,曹执为狱。”晋书·王忱传:“ 玄 ( 桓玄 )尝诣 忱 ,通人未出,乘轝直进。 忱 对 玄 鞭门干, 玄 怒,去之, 忱 亦不留。”
分類:守门吏役
《漢語大詞典》:办吏(辦吏)
(1).干吏。新唐书·李国贞传:“ 国贞 清白善用法,世称办吏。”
(2).办理杂务的吏役。 清 李渔 《风筝误·冒美》:“苍头充办吏,老妇代司閽。”
《國語辭典》:衙蠹  拼音:yá dù
不肖的衙门官役。今亦喻称不良的官吏。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九。吴梅村诗》:「应试混名黄臕李三,元本前明重犯,漏网出狱,专养强盗,交结官司,役使衙蠹,盗贼竞输重贿,铺户亦出常例,崇文门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國語辭典》:攒典(攢典)  拼音:cuán diǎn
管理粮仓的官吏。后泛指差吏。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三煞〉:「攒典俸多的路吏差著做,廉能州吏从新点,贪滥军官合减除!」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你可敢教我亲自秤?」
《漢語大詞典》:值堂
(1). 清 代吏名。职掌传通官民之间话语。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知县﹞随在公案上,将一张硃印墨标的关文,叫值堂吏递下来看。”
(2).旧指吏役在公堂上当值办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值堂皂隶请书案,吏书以次书押毕。”
(3).指轮流在公堂上值班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值堂的送上酒来,他那鸦片烟,还抽个不了。”
(4).旧指饭菜馆伙计在店堂里当班服务。
《漢語大詞典》:退卯
旧时官署吏役卯时到职谓之应卯,长官于卯时点名为点卯。故以“退卯”谓吏胥退役。 清 叶兰 《纪事新乐府》序:“﹝ 赵静甫 ﹞暴横致富,已退卯,朦捐县佐,犹贪其利,阴为把持。”《冷眼观》第十五回:“彼时有个老捕快,退卯居乡已有多年了。”
《漢語大詞典》:刑仵
犹仵作。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设刑仵於所管地方,命案相验,牒交印官,讯详於尸伤,可免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