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4,分121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俦
同感
同逆
同食
同欲
同节
同律
同师
同化
同济
同谱
党同
功同
同族
同坚
《漢語大詞典》:同俦(同儔)
犹同伴。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浮素盖,御驊騮,命友生,携同儔。”此指同行者。 元 宋褧 《至元三年六月八日史局赋五言十八韵》:“詰朝重赴局,持此诧同儔。”此指同一官署共事者。
《國語辭典》:同感  拼音:tóng gǎn
相同的感受或感想。如:「对这个事件,我和你深有同感。」
《漢語大詞典》:同逆
共同叛逆。晋书·刘聪载记:“今 司马氏 跨据 江 东, 赵固 、 李矩 同逆相济,兴兵聚众者皆以 子鄴 为名,不如除之,以絶其望。”南史·宋纪下:“﹝ 泰始 元年﹞甲申, 郢州 刺史 安陆王 子绥 、 会稽 太守 寻阳王 子房 、 临海王 子頊 并举兵同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癸未之 缅甸 大酋 莽瑞体 反,纠 陇川 酋 岳凤 同逆。”
分類:共同叛逆
《漢語大詞典》:同食
(1).吃同样的食物。左传·文公十六年:“自 庐 以往,振廪同食。” 杜预 注:“同食,上下无异饌也。”
(2).一同进食,共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朱家 ﹞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晋书·宣帝纪:“﹝ 魏武帝 ﹞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漢語大詞典》:同欲
(1).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 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2).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漢語大詞典》:同节(同節)
同样的节度、规制。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郑玄 注:“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 孔颖达 疏:“大礼与天地同节者,天地之形各有高下大小,为限节,大礼辨尊卑贵贱,与天地相似,是大礼与天地同节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极天蟠地之礼,周旋揖让之规,百神於是会昌,二仪以之同节。”
《漢語大詞典》:同律
即律吕。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詔吉凶。”礼记·王制:“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郑玄 注:“同,阴律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同律克和,树草自乐。”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於赋颂者,四千名而足。”参见“ 律吕 ”。
分類:律吕
《國語辭典》:律吕(律呂)  拼音:lǜ lǚ
古时用来校正乐音的器具。以十二个竹管制成,依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管称「律」,包括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成偶数的六管称「吕」,包括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后遂以律吕为音律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同师(同師)
(1).一起师事;同从一师。庄子·德充符:“ 申徒嘉 ,兀者也,而与 郑子产 同师於 伯昏无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与 雒阳 宋孟 及 刘礼 同师。”《淮南子·缪称训》:“同师而超羣者,必其乐之者也。”
(2).同一师承。 宋 晁冲之 《赠江子我子之》诗:“ 江郎 淮海 秀,经术古同师。”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体系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接触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环境与新观念,并改变原有价值与行为模式的社会过程。
3.语音上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连在一起,而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此语音变化称为「同化」。
《漢語大詞典》:同济(同濟)
同舟渡水。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处士 元藏几 ﹞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於洲岛间。”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二十日晓钟初动,即闻江口唤渡声。余惊起,呼 曹 同 济 。”
分類:渡水
《国语辞典》:同谱(同谱)  拼音:tóng pǔ
同一个家族。《红楼梦》第三回:「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
分类:家族
《韵府拾遗 东韵》:党同(党同)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周邦彦汴都赋党同伐异此妍彼丑
分类:党同
《韵府拾遗 东韵》:功同
汉书冯奉世传杜钦追讼奉世前功曰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
《國語辭典》:同族  拼音:tóng zú
1.同一宗族。《左传。襄公十二年》:「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三国演义》第五回:「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2.同一种族。
《韵府拾遗 先韵》:同坚(同坚)
王安石诗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于此亦同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