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义者同盟
1836年由德国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来的左翼激进分子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领导人有魏特林等。1839年在巴黎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发动的起义。失败后,许多领导人被捕和被驱逐。1840年在伦敦恢复组织,并发展成国际性工人组织。后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漢語大詞典》:轴心国家(軸心國家)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 德 、 意 、 日 三国。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我不知轴心国家及受其奴役的 欧洲 各国的报纸上,是否也刊出了这一段新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几乎每天都要解放几座城市。其时法西斯轴心国家已经战败投降。”
《漢語大詞典》:同盟军(同盟軍)
原指结成同盟的军队,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 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 人民的革命事业需要有主力军,也需要有同盟军,没有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
《国语辞典》:普奥同盟(普奥同盟)  拼音:pǔ ào tóng méng
西元一八七一年普奥所签立的秘密军事同盟。为普法战争后,普惧法复仇,所采行的一种外交措施。
《国语辞典》:反轴心国(反轴心国)  拼音:fǎn zhóu xīn gu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英、美、苏及其同盟诸国,以对抗轴心国而称。
《国语辞典》:经济罢工(经济罢工)  拼音:jīng jì bà gōng
带有经济性质的同盟罢工,目的为要求增加工资或反对减少工资。
《国语辞典》:家族同盟  拼音:jiā zú tóng méng
十八世纪法国与西班牙在西元一七三三年及一七六一年二度缔结的同盟。因两国国王均出身波旁王朝,故称此为「家族同盟」。
《国语辞典》: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  拼音:lián hé guó dà huì
由联合国同盟代表组成,为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问题的机构。每年九月间定期召开大会,如有特别事情时,也可召开临时会。议案由出席各国投票超过半数来决定,特别重要的事项则需三分之二的投票数来决定。
《国语辞典》:特惠制度  拼音:tè huì zhì dù
特惠关税制度,对于具有殖民地关系或密切政治同盟和经济关系国家的输入品,课以最低税率的关税。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者同盟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领导人,他们为同盟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破坏。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国际的先驱之一。
《漢語大詞典》:光明日报
1949年6月创刊于北京。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1978年后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
《漢語大詞典》:三头政治
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漢語大詞典》:盟员(盟員)
(1).参与结盟的成员。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二:“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指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
(2).特指爱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