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同盟  拼音:dà tóng méng
多数国家或团体共同缔结盟约所形成的大团体。
《国语辞典》:部落同盟  拼音:bù luò tóng méng
一个由部落、小部落或聚落联合成共同行动的群体。
《国语辞典》:同盟会(同盟会)  拼音:tóng méng huì
国父所创的革命组织。继兴中会之后,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成立于日本东京,此后革命运动日趋积极,终于在宣统三年推翻满清。初称「中国革命同盟会」,后改为「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
《國語辭典》:攻守同盟  拼音:gōng shǒu tóng méng
二国以上,缔结为盟,相约军事上一致攻击或防守的行动。即同盟国中有一国与盟外的他国开战时,其他同盟国须共起助之。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者同盟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领导人,他们为同盟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破坏。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国际的先驱之一。
《漢語大詞典》:反法同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英国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结成的武装干涉法国的反动同盟。从1793-1815年间,前后共有七次,最终拿破仑战败退位。
《漢語大詞典》:关税同盟
通过缔结协定,成员国间货物流通免除或基本免除关税的国家集团。有完全的关税同盟和不完全的关税同盟两种,前者订有共同税则、将关税国境合而为一,后者没有订立对外共同税则、只是互相免征关税。
《國語辭典》:齐盟(齊盟)  拼音:qí méng
同盟。《国语。晋语八》:「诸侯有盟未退,而鲁背之,安用齐盟?」
分類:同盟
《國語辭典》:盟主  拼音:méng zhǔ
同盟的领袖。《晋书。卷一一二。苻洪载记》:「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國語辭典》:结盟(結盟)  拼音:jié méng
缔结盟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温败走,遣奉使王处存结盟,引兵就渭北田地里屯驻。」
《漢語大詞典》:盟好
同盟友好。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国家以生民之故,增物帛以续盟好。”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酋之初又议割 白沟 以南而定盟好,盖其本谋未尝欲於 河东 、 河北 之外越而有之也。”《三国演义》第八二回:“今 吴侯 令人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 荆州 仍旧交还,永结盟好。”
分類:同盟友好
《漢語大詞典》:门款(門款)
古代南方山地少数民族缔结的同盟。危难时相互援助。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渠阳蛮俗:“田丁之居,峭巖重阜,大率无十家之聚。遇仇杀则立栅布棘以受之。各有门款,门款者,犹言伍籍也。” 宋 朱辅 溪蛮丛笑:“彼此歃血誓约,缓急相援,名门款。”
《國語辭典》:合约(合約)  拼音:hé yuē
双方同意所签定的契约。如:「拍片合约」、「雇用合约」。也称为「合同」。
《國語辭典》:盟国(盟國)  拼音:méng guó
互结为同盟条约的国家。《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朔方之兵,遂致轻举,败我盟国,失我邻好。」也称为「盟邦」。
《國語辭典》:同盟国(同盟國)  拼音:tóng méng guó
1.缔结同盟条约或参加某一同盟条约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奥、义三国同盟,称为「同盟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联合对抗德、日、义三轴心国的国家,包括中、美、英、法、苏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