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6,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合离
合众
合时
合同
冰合
水合
合谋
合食
环合
和合
纠合
合奏
吻合
祇合
山合
《漢語大詞典》:合离(合離)
(1).聚合与分离。管子·侈靡:“夫运谋者,天地之虚满也,合离也,春秋冬夏之胜也。” 尹知章 注:“若天地之有满虚合离,乃理之不可已者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然则 张良 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宋 王安中 《一落索》词:“玉帐同时英俊,合离无定。路逢新雁北飞来,寄一字、 燕山 问。” 清 黄景仁 《大雨宿青山僧寺》诗:“风雨为合离,阴晴判藏泄。”
(2).即合离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四:“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参见“ 合离草 ”。
《漢語大詞典》:合离草(合離草)
植物名。赤箭的别名。其根即天麻,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集解﹞引 苏颂 曰:“按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也。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髮,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尔。’”参阅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漢語大詞典》:合众(合衆)
(1).聚合众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 郑玄 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汉 班固 《西都赋》:“连交合众,骋騖乎其中。” 宋 曾巩 《叙盗》:“其创作兵仗,合众以转刼数百里之间,至於贼杀良民。”
(2).拒众,抵御强敌。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3).犹示众。《宣和遗事》前集:“圣旨:‘胡僧疎放, 道坚 乃中国人,送 开封府 刺面决配,於 开寳寺 前合众。’”
(4).指合众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几个邦或州联合组成一中央政府的国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國語辭典》:合时(合時)  拼音:hé shí
合乎时宜、时尚。《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这原是随便的顽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
《國語辭典》:合同  拼音:hé tong
1.双方各执以为凭据的契约。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收一纸为照。」《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胡三公子约定三五日再请到家写立合同,央马二先生居间,然后打扫家里花园,以为丹室。」也称为「合约」。
2.齐心协力。汉。桓宽《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
3.会合、会同。《红楼梦》第五五回:「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4.相同。汉。赵岐〈孟子题辞〉:「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漢語大詞典》:冰合
冰封。 唐 虞世南 《拟饮马长城窟》诗:“有月 关 犹暗,经春 陇 尚寒。云昏无復影,冰合不闻湍。” 唐 李白 《夜坐吟》:“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
分類:冰封
《高级汉语词典》:水合  拼音:shuǐ hé
使某物吸收水,与水结合或者与氢及氢氧根按二者生成水的比例结合(如借化学反应或吸附);使…水合
《國語辭典》:合谋(合謀)  拼音:hé móu
共同谋划。《汉书。卷四九。晁错传》:「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
《漢語大詞典》:合食
(1).犹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书·礼乐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 宋 曾巩 《为人后议》:“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别以礼义之类。”参见“ 合祭 ”。
(2).同炊。谓不分家。 汉 焦赣 《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 明 宋濂 《郑都事墓志铭》:“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为义门,迄今已歷十世。”
(3).同时受享几处食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冀 合食四县,赏赐皆如 霍光 。”
《漢語大詞典》:合祭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漢語大詞典》:环合(環合)
(1).围绕。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宋 苏辙 《绝句》之一:“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縈回长傍溪。” 元 王沂 《七曲文昌祠》诗:“楼殿参差云雨上,江山环合画图开。”
(2).包围。新唐书·王栖曜传:“始将兵时,涉寇境,遇游骑环合,乃规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呼延射虎》:“道逢羣虎下山,下令打围,甲士环合,各以神臂克敌弓射之,凡毙三十餘。”
(3).如环之相联。形容机件组合精密契合。 元 刘将孙 《定光寺题经》:“此处有枢运而机旋,何事不规圜而环合。”
《國語辭典》:和合  拼音:hé hé
1.和谐好合。《史记。卷四四。魏世家》:「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2.寒山与拾得二僧。《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你不知,我买来供奉和合利市哥哥的。」
《國語辭典》:纠合(糾合)  拼音:jiū hé
集合、召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三国演义》第五回:「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也作「鸠合」。
《國語辭典》:合奏  拼音: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2.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联合起来演奏。如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国乐合奏等。ensemble中译名。
《國語辭典》:吻合  拼音:wěn hé
两唇相合。比喻事物相符合。《庄子。齐物论》:「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聊斋志异。卷二。莲香》:「因试前履,肥瘦吻合,乃喜。」
《分类字锦》:祇合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诗 胡为来幕下,祇合在舟中。
分类:通用
《骈字类编》:山合
徐照能仁寺诗殿高灯焰短山合磬声圆鸣范梈卢师东谷诗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